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发表强硬声明,明确表示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美国一直以来都坚定支持以色列,这一表态与其长期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形成鲜明反差。
当被问及是否在联合国会议上向阿拉伯领导人作出类似承诺时,特朗普再次确认了这一立场。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前夕,特朗普的这番表态让人怀疑,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是否会迎来大反转。
有记者问他说这话之前有没有跟内塔尼亚胡商量过,特朗普表示他们俩聊没聊过不重要,强调自己作为美国总统,做决定无需征求以色列总理的同意。
以色列听不听美国的话不确定。内塔尼亚胡曾亲口表示,西岸绝对不会出现巴勒斯坦国,加沙更不用说。联合国也认为,以色列的目标是吞并整个西岸地区。
尽管表态强硬,内塔尼亚胡仍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将前往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但因为担心欧洲国家对他不利,首次改变了航线。
联合国调查委员会23日发布调查报告指出,以色列政府已明确表示有意对加沙地带建立永久控制,其政策还表现出强行转移巴勒斯坦人、扩大犹太人定居点和吞并整个约旦河西岸的明显意图。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21日分别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近期中东局势再次恶化,卡塔尔遭受牵连,多哈一居民区遭空袭,美以口径一致,内塔尼亚胡称行动是以色列“独立”发起并实施,特朗普发表指责试图撇清关系,卡塔尔强势回应,抨击针对卡塔尔的袭击属背信弃义之举,声明卡塔尔不会坐以待毙。
卡塔尔的遭遇极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产生寒蝉效应,各国会担心自己成为以色列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为美国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反倒默许甚至支持以色列的攻击行为。
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最特殊的盟友,两国广泛深入地联系与合作,犹太财团对美国政坛具有强大影响力。美国历届政府中东政策均偏向以色列。特朗普第一任期在全球推行“美国优先”,在中东则坚持“以色列优先”。竞选期间,特朗普就以色列相关政策做出系列对以有利承诺。特朗普上台后,内塔尼亚胡第一时间访美。
美国盟友不再一味与其保持一致。法国总统马克龙23日接受法国BFM频道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只有停止这场冲突,你才有可能获得这一奖项”。马克龙表示,“他之所以能比我们做得更多,是因为我们不提供令加沙战事持续的武器”。
对于盟友倒戈,以色列很愤怒、焦虑,甚至搬出美国施压。但因以色列失去道义和正义,即使美国出面也无法扭转以色列孤立局面。伦敦、巴黎、罗马、布鲁塞尔、日内瓦等大量欧洲城市民众开始走上街头支持巴勒斯坦,美国也出现大量支持巴勒斯坦游行。哈佛大学也出现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意识到局势已不同往日。
美国曾是中东举足轻重的角色。石油、军火、盟友体系三者关系紧密。沙特、卡塔尔等国负责石油,美国提供安全保障,关系一度十分牢靠。
但近年来,这种默契开始松动。沙特看清形势后,选择不再将所有安全希望押在美国身上,而是寻求新的合作对象巴基斯坦。
两国早有往来,此次合作力度明显升级,不再只是口头朋友,而是签署了军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