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盘稍微哆嗦一下,朋友圈里就准时响起招魂一样的呐喊:国家队来了,活水来了,牛回,速归。这已经成了一种肌肉记忆,一种刻在A股交易者DNA里的巴甫洛夫反应。仿佛只要央妈一开闸,漫山遍野就都是捡钱的机会。
最近这动静尤其大,又是万亿级别的流动性,又是“十五五”规划吹风,又是政府采购偏爱“中国造”,三板斧下来,好像不进去梭哈一把都对不起这个时代。
但凡事都得问个为什么,以及凭什么。
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看,央行这次放水,压根就不是什么“节后大礼包”,更不是为了让你手里的那几只绿油油的股票瞬间红回来。这本质上是一次管道疏通工程。就像你家小区的供水系统,主水管压力不够了,水压上不去,高层住户就得洗冷水澡。现在央行干的事儿,就是给主水管紧急加压,确保整个系统的基础循环别崩了。至于你家淋浴喷头是堵是通,水温是冷是热,那得看你家自己的小管道。
这万亿资金,不是均匀撒向市场的胡椒面,而是带着任务来的定向滴灌。它的首要目标是稳住银行间市场的利率,防止机构之间因为缺钱互相踩踏,搞出系统性风险。说白了,是先保证ICU里的病人别断了氧气,而不是给你发健身卡让你去练八块腹肌。把这理解成普惠的甘霖,属于典型的自作多情。
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钱要去哪儿的问题。这就得看政策这根指挥棒往哪儿挥。
“十五五”规划也好,政府采购也罢,传递的信号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过去我们搞经济,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一起下水,水性好的先上岸。现在不一样了,是“修好了跨海大桥,点名让一部分车先过”。这座大桥,就叫“新质生产力”,桥上跑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国产芯片、新能源这些被钦点的“未来产业”。
政府采购优先买国产,这更是把饭直接喂到嘴里。3万亿的盘子,以前可能是国际大厂和国内企业一起吃席,现在直接掀了外人的桌子,摆明了要搞内循环,把订单和利润都留给“自己人”。
这对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们的财报,不再仅仅是一份经营业绩的体检报告,更像是一份政治任务的完成度报告。只要你在名单上,哪怕暂时有点“肝功能异常”,也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给你输血续命。而那些不在名单上的传统企业,可能经营得再好,也只能眼巴巴看着隔壁桌大快朵颐。
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市场的逻辑正在被政策的逻辑强行改写。过去我们信奉价值投资,相信好公司总会发光。现在,你得先判断,什么是政策眼里的“好公司”。这之间的区别,比人和狗的生殖隔离还大。
消息一出。全场高潮。马上牛回。
真的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是,你当这是许愿池里的王八,扔个钢镚就能心想事成?
这种定向放水+产业扶持的组合拳,打出来的市场,绝不是疯牛,而更像是一场圈养牛的选美大赛。被选中的牛,草料管够,还能上电视,身价倍增。没被选中的,只能在旁边的泥地里自己刨食吃,能不被饿死就算胜利。
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你总以为自己能精准地骑上那头被选中的牛。但现实是,你看好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它最肥最贵的时候。等你冲进去,大概率是给前面的人抬轿子,甚至可能直接被牛角顶上天台。
很多所谓的风口行业里的公司,其实根本没有底层逻辑支撑,纯属瞎积薄发。风来了,猪都能飞,但风停了,摔死的也还是猪。更何况,这场所谓的商战,越来越像一场精密的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的肌肉更发达,而是谁更懂裁判的吹罚尺度,谁更能抓住对手喘息的空隙打出一记闷拳。你一个业余爱好者,凭什么觉得自己能看懂台上职业选手的微操和假动作?
钱来了。政策好了。机会遍地?
你该怎么办?
别问我,问就是先管好自己的手,别看到一点风吹草动就急着加杠杆。不然天台的风,真的会比你账户里的数字还要冷。
在当前这种结构性的市场里,谈论普涨的“主升浪”多少有点天真。更现实的图景是,一部分行业在政策的暖房里四季如春,另一部分行业在市场的寒冬里瑟瑟发抖。资金的流动,与其说是寻找价值洼地,不如说是响应国家号召。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岩浆(资本)正在喷发,但不是四散奔流,而是被预先挖好的沟渠引导着,流向特定的区域。跳进这些沟渠,你可能会被烫得嗷嗷叫,但至少方向是对的,能跟着岩浆一起重塑地貌。但如果你站错了位置,等来的不是机遇,而是被火山灰活埋。
所以,别再天天盯着大盘的红绿,幻想一口吃成胖子了。有那个时间,不如去搞明白,那些政策文件里每一个拗口的词汇背后,到底藏着谁的利益,谁的焦虑,以及谁的未来。
理解了这场宏大叙事中各方的利益博弈,你才能真正看清,那些所谓的“利好”,到底是在给你搭梯子,还是在给你挖坑。这比你每天研究K线图上那几个鬼画符般的所谓“信号”要靠谱一万倍。
毕竟,K线图只是大众情绪的心电图,大部分时间都在划水,而政策,才是决定病人最终是进ICU还是出院回家的那只手。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