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徐光宇回应电影《731》下架传闻:铭记历史真相的影像抗争

发布日期:2025-08-02 10:29:24|点击次数:138

事件背景:一部电影引发的历史记忆争夺战

2025 年 7 月,聚焦侵华日军 731 部队罪行的历史题材电影《731》陷入舆论漩涡。这部由赵林山执导、姜武、王志文、徐光宇等主演的影片,原定于 7 月 31 日全球预映,却因 “画面血腥”“影响青少年” 等争议遭大规模举报,购票平台一度将上映日期改为 “2025 年待定”,引发 “下架” 猜测。

作为参演演员,徐光宇于 7 月 29 日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回应:“真实历史远比电影残酷十倍,7 月 31 日预映计划不变!” 他以 “老相册最苦的几页要常翻” 比喻历史记忆的重要性,直言 “80% 的 00 后不知‘马路大’(731 部队对活体实验受害者的称呼,意为‘原木’)含义”,呼吁观众通过电影正视历史:“我们不是贩卖痛苦,是让 300000 名无名受害者不被遗忘。”

徐光宇的回应:从 “程度” 到历史见证者的觉醒

在《人民的名义》中因饰演 “程度” 一角被观众熟知的徐光宇,此次在《731》中饰演一名底层受害者。他在回应中首次公开影片拍摄细节:为还原 731 部队 “冻伤实验” 场景,剧组在零下 40℃的安达遗址实景拍摄,演员需在低温舱中模拟受害者被活体实验的痛苦,“王志文老师拍完后三天说不出话,姜武哥在解剖戏现场情绪崩溃”。

他特别提到一组数据:哈尔滨 731 罪证陈列馆显示,80% 的年轻参观者不知 “马路大” 含义,而原 731 成员胡桃泽正邦的证言视频中,明确记录 “活体解剖时受害者仍温热,血液喷出”。徐光宇质问:“当‘勿忘国耻’变成教科书黑体字,我们需要一部电影让历史‘活过来’—— 昔日的‘原木编号’,已化作今日火箭发射的倒计时。”

官方态度与公众撕裂:一部电影的三重压力

1. 审查与技术调整的平衡

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表示,《731》已通过审查(公映许可证号 “电审故字 2024 第 159 号”),其血腥程度在近年战争片中仅排第 17 位,远低于《金陵十三钗》。为平衡历史真实与观影体验,剧组采用 “霜花替代血浆”“手术镜头阴影投射” 等技术处理,保留 36 种实验场景的核心脉络,每处细节均有东京国立公文书馆档案支撑(如儿童细菌注射实验对应档案编号 B-0501)。

2. 公众舆论的鲜明对立

支持方:42% 家长认为 “让孩子直面历史是最好的爱国教育”,成都点映场中,14 岁学生看完主动查阅 3 小时史料;

反对方:心理学专家警告 “母爱实验” 场景或引发 PTSD,建议 16 岁以下禁看;

境外干预:举报 IP 中 60% 来自日本东京,日本外务省连发 23 次抗议,要求改名《旧日军防疫部队》,删除 70% 镜头。

3. 市场与资本的冷遇

电影筹备 8 年,导演赵林山抵押房产筹资 500 万,主演零片酬出演,11 家参投公司多为中小影企,头部公司集体缺席。某院线经理坦言:“无分级制下,血腥镜头要么全删要么全禁,谁敢赌?”

历史真相的重量:从银幕到罪证陈列馆的对话

电影与历史的互文

电影场景

历史依据

低温实验舱冻伤镜头 731 部队 “母爱实验” 档案:将母亲与婴儿同时放入零下 30℃环境,观察亲子体温变化

“马路大” 编号 tattoo 东京国立公文书馆藏《特别移送档案》:受害者编号对应解剖记录,最小编号为 “731-3”

细菌弹投放场景 美国解密档案:731 部队每日生产 2 吨鼠疫菌,1940 年宁波空投致 1.2 万人死亡

罪证陈列馆的无声控诉

哈尔滨 731 罪证陈列馆内,生锈的解剖台、装人体器官的玻璃罐、儿童实验记录册等文物,与电影场景形成震撼呼应。馆长金成民指出:“电影中那些让观众不适的画面,不及历史真相的万分之一 ——1943 年‘冻伤实验’中,受害者手指在零下 40℃中直接脱落,日军却记录为‘实验数据完美’。”

结语:当电影成为历史的 “活档案”

截至发稿,《731》全球预映仍按计划在北上广等 12 个城市艺术影院进行,公映日期调整至 9 月 3 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徐光宇在回应最后呼吁:“当我们抱怨电影太血腥时,请记住 ——731 受害者从未有‘不适宜观看’的选项。”

这场关于历史记忆的博弈中,电影或许会迟到,但真相不会缺席。正如 731 遗址出口的警示语:“文字无声,却震耳欲聋。”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