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快要迈入三艘航母的时代了,可在辽宁舰亮相之前,咱们国家其实还有另一艘航母呢。
明斯克号也是苏联造的船,只是没想到最终跑到了韩国手里。由于那会儿经济形势紧张,韩国居然把这艘二手航母以530万的高价卖给了中国。
本来是想找个“接手的”,没想到经过中国的改装之后,竟然赚了好几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国又是怎么操作的?
明斯克号
明斯克号航母,原名明斯克,属于前苏联基辅级中型航母的第二艘,1978年正式加入服役行列。它曾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旗舰之一,驻扎在海参崴港,是冷战时期苏联海上力量的重要标志。
那会儿,它常常出现在国际的关注点里,象征着红军的远洋作战实力。不过好景不长,到了1991年苏联一拆伙,明斯克号的命运就开始走下坡了。
原本完整的后勤保障体系,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分家之后就撕裂了,俄罗斯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军费大幅削减,根本没办法再负担得起航母那昂贵的维护费用。
在1995年,俄方下决心把明斯克号和它的姐妹舰新罗西斯克号一起卖给韩国的大宇重工集团,价格只要1300万美元,这金额相当于废钢废铁的价值。
听说那天航母被拖离海参崴的时候,很多俄罗斯海军官兵都静静地送别,有的还忍不住流泪。曾经光耀一时的大舰,就这样悄悄地告别了自己的家乡。
韩国那边表面答应要把航母拆掉,还保证不拿来搞军事,但实际上,他们和美国都对这艘苏联时期的航母挺感兴趣,偷偷摸摸地对它的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想从中看出苏联海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特点。
一直到俄罗斯多次催促,韩国才不情愿地动手拆解新罗西斯克号,可对明斯克号嘛,却始终拖着没动,像是有心把它修好,塞进自己海军的阵容里似的。
可惜事与愿违。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来,狠狠打击了韩国经济,原本满腔热情的航母梦想也随着搁置了。维修航母的花费实在不小,韩国最后只能转让掉。
1998年,中国的一家企业表达了购买的想法,韩国也挺快,用530万美元把它卖了出去。那会儿不少人觉得中国大概接了个“烂摊子”,没人预料到,真正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卖中国废航母
1998年9月,明斯克号慢悠悠地开到广东东莞的沙田港,到了次年8月,又被转到广州的文冲船厂。当时大家都在猜,中国会不会真把这艘航母修好,再继续用起来呢?
其实答案让不少人都觉得意外,我们没有决定让它重新出海服役,而是走上了一条更加前瞻的路线。明斯克号一到中国,舰体已经老化得厉害,里面也有不少损伤,根本不可能直接搞好再用。
要是把它当成一堆废铁,未免有点浪费。经过科研人员和工程团队认真分析,大家都觉得,这艘航母的最大价值不在于舰体本身,而是里面所蕴含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
于是,许多中国的工程师和军事科研人员纷纷登上这艘舰,进行仔细考察,针对起飞系统、舰载机的布置、舱室的设计以及用料的钢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这些第一手的资料,给咱们窥探大型航母的结构和运转方式提供了宝贵的机会。要知道,在那个中国还没自己造航母的年代,这样近距离学习的机会可是非常难得的。
明斯克号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座海上实验基地,虽然没有再扬帆出海,但为我们之后自主研发国产航母打下了关键的基础。
等研究一甩手,这艘航母该怎么处置?有人建议拆掉,不少人觉得它还能用得上。到头来,一个新奇的想法出炉了。
把它改个模样,变成军事主题公园,一方面不至于浪费资源,另一方面还能向大家宣讲国防知识,再者还能赚点儿钱,真是稳赚不赔的好办法。
2000年5月,明斯克号被拖到深圳沙头角海边,开启了它的第三段旅程。
这次,它不再是战场上的兵器,而变成了和平时期的文化象征。谁能料到,这艘曾被三国争夺的老航母,即将在中国迎来它的辉煌时刻。
我国改良后赚数亿
历时三年的改造,明思克航母世界在2003年于深圳正式揭幕。这也是全球首个由四万吨级航母改建的巨大军事主题公园,一经开放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座公园的设计肯定是费了不少心思,不光保留了航母的原始布局,还增加了很多互动项目,供大家玩耍。游客们可以走上飞行甲板,近距离欣赏退役的战机;也能坐进驾驶舱里面,体验一下当飞行员的感觉,挺新鲜的。
还可以进入作战指挥中心、船员宿舍、医务室这些地方,全面了解航母官兵的日常生活情景。特别有意思的是,园区还安排了俄罗斯风情的歌舞表演,增添了不少异域文化的感觉。
明思克航母世界迅速蹿红,变成深圳的热门打卡点。据统计,刚开园十年,就吸引了超过400万批游客前来参观。
尤其在节假日的时候,很多游客都排队登上航母,络绎不绝。除了门票外,纪念品、餐饮、摄影等相关服务也赚了不少钱儿。据统计,这个公园每年的盈利能达到上亿元,远远超过当初买航母的钱。
而且,明思克还扮演着普及知识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角色。许多学校会带着学生来参观,学习有关国防的知识,体验海军的文化氛围。它不再是一艘冷冰冰的军舰,而变成了连接军民、传递历史的桥梁。
不过呀,任何项目都难免会有低谷,光辉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随着国内主题公园越高越激烈,以及大家对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明思克航母世界在运营了好几年之后,也得面对升级改善的压力。
在2016年的时候,大连永嘉集团收购了它,打算把它搬到江苏南通,作为长江生态文化园的重点项目重新打造。按照计划,新项目的投资超过百亿,其中会有国防教育基地、探索型水上公园、主题乐园等等。
可惜啊,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波折,开工的日期一拖再拖,直到2024年,改造的工程才算真正开始动工。
没想到,命运又调皮一下,这年8月,明斯克号在改建的时候突然起火,浓烟直冲天际,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幸好没出什么人受伤,开发方也说这场火灾没影响到整体计划,但这次意外,毫无疑问,给它的未来添了点变数。
回头看明斯克号这些年走过的路,它从苏联的主力战舰变成韩国的“烫手山芋”,又变成中国的文化旅游名片和科研平台,每一次转变都挺让人觉得跌宕起伏。
中国花了530万美元买下的不只是那艘退役的航母,更是一场技术学习的机遇和一个创新应用的范例。我们没有让它重新出海,而是用另一种方法让它继续发挥着作用。
明斯克号的存在,既是中国在航母发展路上的一段插曲,也展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成功经验。它告诉我们,关键不在于这个东西是新还是旧,而在于人们怎么发掘和利用它的潜在价值。
中国的航母梦想,早就随着“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的接连下水逐渐变成现实。而明斯克号,虽曾是老师,现在也变成了一位文化使者,它依旧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静静地留下了一段无法取代的历史。
不管将来它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早已成为中国航母传说里一个温馨又特别的印记。
主要信源
中国航母的发展路上,购买退役航母作为启蒙示范,成了重要的起点——这段历史在封面新闻和华西都市报2017年4月28日的报道里提到过。另一方面,一艘废旧航母曾经被启动“复活计划”,但突发火灾让它搁浅江边整整8年,相关消息见于2024年8月17日央广网报道。而南通方面,计划以明斯克号航母为核心,打造一座国防科普教育基地,这一消息在澎湃新闻2024年1月10日也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