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巴比奇定居中国还每年回乌,他的选择里藏着我国航母崛起的关键逻辑。
苏联解体那阵,黑海造船厂算是彻底垮了:原本造到一半的航母,要么被俄罗斯拖走,要么直接拆成废铁卖。
当时巴比奇盯着「瓦良格号」,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船可是他牵头设计的,60% 的工程都完了,就因为没钱硬生生停了工。
乌克兰自己也难,连吃饭都紧巴,哪有心思续建航母?
最后只能决定卖了「瓦良格号」。
我国当时正缺航母技术,听说消息就赶紧去谈,2000 万美元中标,可中间因为各种事拖了三年,直到 1999 年才签完所有文件。
2001 年「瓦良格号」被拖走的时候,黑海造船厂岸边全是送行的人,巴比奇站在里面,眼泪都没忍住:他怕这船到了别的地方,最后还是逃不过变废铁的命他大半辈子的心血。
有消息称,美国当时给巴比奇开的条件特别诱人,百万年薪加别墅,还说给最好的研究资源。
但巴比奇压根没动心,说实话,美国那点心思不难猜,他们要的不只是巴比奇的技术,更是想把苏联遗留的航母技术攥在手里,免得落到其他国家手里。
而且美国对苏联专家的“前科”摆在那,冷战后挖走不少专家,结果呢?
用完人家的技术就不管了,好多人最后连工作都没着落。
巴比奇心里门清,去美国就是当“工具人”,可来中国不一样:我国要的是把「瓦良格号」改好,这跟他想完成“未竟之作”的想法完全对得上,这才是他选中国的真正原因。
2002 年「瓦良格号」到大连港,巴比奇就跟着来了,全程参与改造。
像「滑跃甲板」的优化、电磁兼容系统的设计,这些关键环节他都手把手教我国工程师。
后来 2012 年「辽宁舰」正式服役,巴比奇站在甲板上,比谁都激动:这船总算活过来了。
但他没止步于改船,2014 年他拿了「齐鲁友谊奖」,之后就留在山东科学院工作,还去威海职业学校当客座教授,专门教航母设计。
有说法称,他带出来的徒弟,后来不少都参与了「山东舰」「福建舰」的研发,就凭这一点,我国至少少走了 5 年的弯路。
他不是光给技术,是真把自己的经验嚼碎了教给我们。
巴比奇现在每年都回一次乌克兰,有人觉得是想家,其实没这么简单。
他回去的时候,还会帮中乌牵线造船技术合作:乌克兰现在造船业不行了,好多黑海造船厂的老技工没活干,巴比奇就帮着把这些技工请到我国来,带带年轻工程师,顺便也给乌克兰添点就业机会。
话说回来,我国也没让乌克兰吃亏,借着这个机会,帮他们升级了不少民用造船设备,比如大型货轮的焊接技术。
这不是单方面受益,是双赢的事,而巴比奇就是中间那个关键的“桥梁”,这比单纯回乌探亲有意义多了。
很多人说巴比奇是我国航母的“救星”,但说实话,他更像是“敲门砖”。
2012 年「辽宁舰」服役,2019 年「山东舰」下水,2022 年「福建舰」亮相,这间隔从 7 年缩到 3 年,速度为啥这么快?
因为我国没光依赖巴比奇的技术,而是边学边练,很快就搞出了自己的研发体系。
就说「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比美国的技术还稳定。
要是光靠巴比奇带的那点苏联技术,根本做不到这点。
巴比奇的到来是“加速剂”,但真正让我国航母“弯道超车”的,是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咬牙搞自主研发的决心:没有这些,再厉害的专家也没用。
最后总结:
巴比奇定居中国,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民”,是他看清了我国能实现他的梦想,也看清了我国航母事业的潜力。
现在「福建舰」都要海试了,回头看当年他的选择,确实有远见。
但与此同时,我国能接住他带来的技术,还能举一反三搞创新,这才是最牛的地方。
你觉得巴比奇对我国航母的帮助,哪一点最关键?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
本文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尽量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请大家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