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展示的高超音速导弹能以五倍音速飞行,轻松突破现有防空系统,射程覆盖关键战略要地,这标志着日本军事战略正从防御转向进攻,东亚安全格局面临重塑。
这款名为“高超音速制导弹头”(HVGP)的导弹系统,初始打击射程达900公里,日本正计划将其射程进一步提升至2000甚至3000公里。 导弹飞行速度可达5马赫,即五倍音速,能够以极高速度穿透敌方最先进的三层防空系统。
日本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已有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 早在1986年,日本就正式开展了名为HOPE-X的轨道飞机项目,希望掌握返回式飞行器、热防护和相关材料技术。 1996年,日本利用J-1运载火箭成功试飞了高超声速飞行器HYFLEX,最大速度达到15倍音速。
日本目前正在研发三种不同技术路线的高超音速导弹。 第一款属于“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武器,采用轴对称旋成体带舵布局,结构相对简单。 第二款是能力提升型,采用两级火箭推进器,滑翔飞行器为扁平的升力体布局,具有升阻比大的优点。 第三款是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由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
在2025年6月举行的“富士综合火力演习2025”中,日本首次公开展示了这款高超音速导弹。 演习以“夺回被占岛屿”为想定背景,借鉴近期局部冲突中的作战经验,增设了攻击堑壕、无人机侦察等课目。 演习消耗弹药超76吨,价值约8.7亿日元,创日本陆上自卫队演习耗弹量历史新高。
日本防卫省计划将这种高超音速导弹部署在北海道和九州地区。 在北面,可对俄罗斯形成战略威慑,在俄深陷冲突之际寻机渔利,同时为即将开通的北极航线预设瞰制力量。 在西南,则进一步拓展自身战略空间,强化地区威慑。
除了自行研制高超音速导弹和改进型12式反舰导弹外,日本还从美国引进了“战斧”巡航导弹和JASSM-ER空射巡航导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近两年陆续整编岸舰导弹部队,今年3月在九州大分县基地组建了第8岸舰导弹联队。
日本自卫队指挥体系严重依赖美军,而美国一直对日本存有戒心。 此前美国虽同意向日本出售“战斧”巡航导弹,但拒绝日本使用美国卫星提供的信息来锁定目标。 由于准天顶卫星系统服务范围受限、性能不强,日本所谓的“海陆空三位一体”远程打击网络作战效能,仍要看美军“脸色”。
日本防卫省在2023至2027年度列支高达3.5万亿日元研发预算,重点用于研制远程岸舰导弹、高超音速武器等装备。 这些大多是远程攻击武器和新域新质装备。
九州地区已部署有原始型号12式导弹,可以加快改进型的部署进度。 就战略目标而言,这些导弹的射程在900至1000公里之间,部署至九州后能对周边多个地区构成实质威慑。 选择在九州部署也避免了冲绳等前沿敏感地带,降低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军事扩张的批评声浪。
日本方面称,高超音速导弹具备打击朝鲜核设施的能力。 近年来,朝鲜不断提升其核武器的“可转移性”,意在通过分布式部署的方式提高生存能力,但日本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疑似核发射阵地进行打击。
日本还投入研发基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这类导弹在高空高速飞行时仍能维持燃烧推进能力,其飞行稳定性与机动性优于普通导弹,与HVGP形成互补。
日本加速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举动引发了地区关注。 有报道认为,日本此次披露的高超音速滑翔弹采取双锥体助推—滑翔结构,虽然技术成熟但突防效率低于乘波体设计,实战效能恐难达预期。 日本加速部署这款滑翔弹,表明其突破“专守防卫”的战略野心,但在战略上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威慑。
日本国土狭小,转圜余地小,即使采用机动发射方式,在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准攻击下,该型滑翔弹也难以形成有效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