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多万游客,意大利每年人来人往。谁能想到,最火的不是比萨斜塔,也不是米兰时装周,而是一辆大巴车上的离奇失窃。三十分钟,行李、包、现金、护照,像被魔术师一挥手全消失,只留下一车人面面相觑。有人笑说这比世界杯还刺激——谁能预料自己会被选中,体验一把“无证漂流”?
那天我手机快被消息轰炸瘫痪了。朋友拍的照片,表情比欧冠点球大战还精彩。有人跺脚碎念,有人直接瘫坐座椅,盯着空空的行李架发呆。别说什么“佛系”,那一刻全车人都能感受到欧洲的“自由与浪漫”是怎么一回事。你以为国外旅游是享受异域风情?现实拉你进来打一顿,说:欢迎体验社会学实验现场。
要说奇葩,最妙是找警察。大伙儿一拥而上,气势汹汹,结果警察叔叔一脸淡定,耸耸肩,仿佛告诉你:别闹了,这里不流行“天网恢恢”。监控?别想了,欧洲人对隐私的坚持那是祖传的。你在国内丢了手机,警察叔叔帮你查监控、问路人,分分钟能追踪到小偷的脚印;你在意大利,警察只能劝你:自认倒霉,早点联系使馆。有人当场感慨,这安全感,回国后真想烧香谢祖宗。
其实,别只盯着中国游客倒霉,法国、美国、韩国的游客一样被偷得怀疑人生。欧洲扒手的“技术流”,早已远超普通人想象。2019年巴黎地铁扒窃案超7万起,西班牙马德里警局每年收到的失窃案数数不过来。谁还没在欧洲火车站体验过“背包前抱、钱藏袜子”的修仙时刻?只不过,国人在国内“治安盲盒”抽惯了SSR,偶尔抽到“欧洲体验卡”,还真心有点受不了。
有时候想想,咱们是不是被“国家保护壳”罩得太舒服了?国内凌晨遛狗,手机晃来晃去都不带怕的。监控摄像头遍地开花,派出所像便利店,随时都能找到人求助,甚至你丢个快递都有人帮你追踪到。可这个“习惯”,一到欧洲,立马变成反面教材。包丢了?没人管。护照没影?自求多福。地铁站里,警察叔叔都忙着和鸽子合影,谁还管你东张西望。
说到这里想起前阵子有个足球明星在欧洲丢行李,社交媒体上网友一边笑一边“科普”:欧洲小偷是职业级,连C罗都防不住。也难怪,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地方,扒手和球星一样有名。你看球场上梅西被针对、C罗被“黑哨”,场外小偷同样神出鬼没。换句话说,欧洲的“自由”,有时候真不是咱们想象的那种。
更有意思的是,国内网友总爱拿“国外月亮圆”说事。等自己真在意大利体验一把,才发现这月亮不是圆,是缺了个角。你出国前看攻略各种劝防盗,心想“哪有那么夸张”,等自己遇上,才知道攻略写得一点不多。朋友圈里有人自嘲:“护照丢了,终于体验一次真正的流浪。”我看,这种幽默,只有被现实教训过的人才有资格。
其实这种“撞南墙”式的成长,也不是坏事。你没在泥里打过滚,哪知道家门口的路有多平?中国的治安,别说世界顶流,放在体育圈都能排进前几。你在国内看球,怕啥?怕被喷子骂。可你在国外,怕的是真被偷,点球没进都没人替你心疼。欧洲杯现场,球迷哭了,警察叔叔在一旁打哈欠。差距,不只是防守反击和控球率的差距。
别说咱们玻璃心,换谁都头大。你在国内,手机掉地上,可能还没弯腰就被人提醒“哥们,掉东西了!”你在米兰,手机掉了,连风都懒得帮你带走。想起以前看球赛,解说员激动喊:“这就是欧洲足球的魅力!”现在想想,欧洲社会的“魅力”也挺独特——自由、松弛、顺便给你上一课“社会现实”。
其实治安这东西,真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中国几十年治理,科技、管理、习惯,一层层叠加出来的安全感。你要欧洲人学?哪有那么简单。让西班牙人把监控装满大街,估计第二天全城罢工。你让意大利球迷排队买票还好,让他们排队报案,呵呵,祝你好运。
说到这里,忍不住多嘴一句。你有没有发现,咱们国脚出国踢球,刚出发全网点赞,说“勇闯世界”;可真遇到挫折,喷子比欧洲小偷还多。你说舆论环境是不是也像治安?球场内外都没容易的主儿。网友有时候像放大镜,专门盯着别人家的芝麻,对自家西瓜装瞎。
其实出国旅游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你在外面跌倒几次,才知道家门口有多可爱。别问我以后还敢不敢出国,敢,当然敢。只是包要拎紧,心要放宽,别把国内那点安全感当成全球通用的“VIP卡”。你问我有没有被欧洲社会“教育”过?谁还没点故事。评论区见,讲讲你的奇葩遭遇,说不定还能组个“欧洲失窃互助会”。
要说以后怎么办?也别全怪欧洲治安烂,制度、文化都不一样。你要真想体验世界,得带着脑子和钱包一起上路。治安、舆论、球场,哪儿都没绝对的主场优势。谁主沉浮?看你有没有点随遇而安的劲头。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