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陈毅受邀到儿子陈昊苏的学校演讲,吃饭前却大怒:陈昊苏是谁?

发布日期:2025-09-18 19:22:53|点击次数:92

1958年4月的一天,北京四中食堂里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筷子落地的声音。

陈毅元帅刚扒拉了两口土豆烧牛肉,校领导搓着手凑过来:"陈元帅,要不把您家昊苏同学也叫来一起?"这位开国元帅脸色唰地就变了,把饭碗一放:"陈昊苏是谁?"五个字像五记耳光,把在场的人都给打懵了。

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那天早上陈昊苏还在教室里啃数学题呢,广播里突然说要开大会,他竖着耳朵一听——好家伙,演讲嘉宾居然是自己老爹!同桌拿胳膊肘捅他:"哎呦喂,你爸要来都不提前打个招呼?"陈昊苏只能干笑,他哪会不知道老爹的脾气,这位爷连家里吃个鸡蛋都要记账的主儿,能提前透消息才怪。

礼堂里乌泱泱坐满了人。陈毅操着那口川普,把国际形势讲得跟说书似的。讲到美帝搞事情那段,他猛地一拍桌子:"龟儿子些就是见不得咱过好日子!"台下学生乐得直拍大腿。可谁也没注意到,角落里有个少年一直低着头记笔记——那是他亲儿子,连鼓掌都不敢太使劲。

散会时校长非要留饭,陈毅扭头就嘱咐秘书:"记着交粮票啊,少一两都不行。"结果校领导非要整那出"父子情深"的戏码,这不就撞枪口上了么。后来有老师回忆,当时老帅那句话甩出来,食堂大师傅手里的锅铲都吓得掉地上了。

要说陈毅这股子倔劲儿,那得从解放前说起。1942年苏北打仗那会儿张茜同志刚生完孩子,陈毅在前线收到信,大笔一挥就写了两行字:"娃儿交给组织,规矩不能破。"等陈昊苏长到五岁,跟着妈妈转移根据地,夜里哄弟弟睡觉还得假装打电话:"喂喂喂,爸爸说打完仗就回来买糖..."您说这当爹的心狠?可那年月子弹不长眼,他这是怕孩子太金贵了反而活不长。

上海刚解放那阵子更绝。陈毅当市长天天被特务盯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立规矩:"在外头谁敢说是我陈毅的崽,看我不打断他的腿!"其实哪舍得真打啊,就是怕娃娃们飘了。有回陈昊苏作文得了奖,老师非要家访,这孩子急得直跺脚:"您可千万别提我住哪儿!"

时间一晃到了1958年,陈昊苏过十六岁生日。别人家孩子盼着吃蛋糕,他家老头倒好,塞过来一套《毛选》:"小子,这里头的道理比奶油顶饱。"张茜妈妈在旁边补刀:"你爸当年打仗,揣着本《论持久战》能三天不喊饿。"您瞧瞧,这哪是过生日,整个一思想汇报会。

那天演讲结束后特别逗。校领导不死心,又追着陈毅问要不要登报宣传,老帅眼睛一瞪:"登啥子登?要登就登学生们种的白菜!"回家的路上更有意思,陈昊苏蹬着自行车在前头,他爹的吉普车在后头慢悠悠跟着。警卫员都看不下去了:"首长,让孩子上来吧?"陈毅叼着烟直摆手:"让他蹬,年轻人多出点汗好。"

这事儿过去二十多年,陈昊苏在外交部当司长了,有回接待外宾还闹笑话。中午吃饭他非要自己掏钱,外国代表团的翻译都看傻了:"你们中国干部吃饭还要AA制?"旁边同事赶紧打圆场:"咱陈司长家风如此,他爹当年连亲儿子都不让蹭饭呢!"

要说陈毅这套教育方法,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太较真。可您琢磨琢磨,当年那些高干子弟为啥没几个闯祸的?还不是家里老头老太太把规矩焊死在脑门上了。就像那碗普通的土豆烧牛肉,吃的是饭,品的是道理——再大的官儿,也得守着老百姓过日子的本分。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