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最近你要是早上站在嘉陵江边,根本分不清是天先亮还是工地的探照灯先亮。
江面上,那座叫“嘉陵江特大桥”的庞然大物,跟疯了似的,塔吊摆臂,钢筋水泥跟不要钱一样往上堆,听说那玩意儿一天就能往前拱两米。
这哪是修桥,简直是在玩现实版《我的世界》,只不过预算是168个亿。
这168亿的大项目,南充人聊起来眼睛都放光。
但你要是觉得这事儿只跟那些戴安全帽的兄弟有关,那就格局小了。
镜头拉远,离开江边震耳欲聋的工地,去营山县找瓜农李大爷唠唠。
老汉一听这事,咧着嘴笑得跟自家地里的西瓜似的,“以前拖一车瓜去县城,路上颠两个钟头,回来屁股都不是自己的。等那条S515省道修好了,40分钟就到,一趟能省一半运费!”
你看,这168亿的真金白银,最后就落到了李大爷那一车车的西瓜上,甜得很。
这盘大棋,绝不止是几条路、几座桥那么简单。
南充这次是铁了心要把自己从“四川盆地里头的凹地”给填平了,直接垫成“对外开放的高地”。
成南高速扩容工程,工地上都拉着横幅——“冲刺一百天,确保年底通车”,那架势,比双十一抢货还紧张。
这条路一旦通了,成都到南充,一脚油门的事儿,以前那种节假日堵成停车场的画面,估计能少一半。
当然,高速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餐是成达万高铁。
以前我们总开玩笑,说南充去成都要么“坐汽车慢慢摇”,要么“坐火车绕个圈”。
现在人家告诉你,未来只要40分钟。
什么概念?
就是你这边刚点杯咖啡,还没喝完呢,成都春熙路的帅哥美女就已经在你眼前了。
目前这条高铁的隧道工程干完了95%,桥梁桩基更是完成了98%,进度条拉得飞快,简直是开了倍速。
有人可能会嘀咕,花这么多钱,至于吗?
这笔账得从更大的格局算。
过去南充的特产,比如阆中的张飞牛肉、保宁醋,想运出去,物流成本能占一小半。
路修好了,时间就是金钱,成本咔咔往下掉。
南充现代物流园那边的人说,以后货物周转时间能缩短40%,仓储成本降低25%。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能让更多电商企业把“包邮区”的牌子挂到南充门口。
这还只是地面上的动静。
天上也没闲着,南充高坪机场的T3航站楼已经上岗了,新增了5座登机桥,年吞吐量直奔500万人次。
旁边的阆中机场也快了,年底就能通航。
以后南充人出门,可以说是“铁公水空”四件套齐活了,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彻底告别“蜀道难”的尴尬历史。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么大的摊子铺开,背后全是工人们拿汗水一寸寸浇出来的。
成南高速扩容那个嘉陵江特大桥,是全线的“硬骨头”,但工人们愣是用上了什么“数字化无轨式三角挂篮”这种黑科技,以前八个人干的活,现在两个人就搞定,效率翻了好几倍。
这就是新时代的“愚公移山”,只不过工具换成了高科技。
如今的南充,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每天都在上演着“旧貌换新颜”的大戏。
钢筋水泥铸就的,不仅仅是冰冷的道路和桥梁,更是这座城市憋着的一股劲儿,一股要冲出盆地、拥抱未来的猛劲儿。
这168亿砸下去,砸出的不仅是轰鸣声,更是南充经济脉搏加速跳动的声音。
路通了,财路也就跟着来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