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央行、证监会联手发声,股市增量幻灭,要如何在政策降温中稳操胜券?

发布日期:2025-10-09 07:14:39|点击次数:138

当沪指在9月24日稳稳定格在3853.64点,市场仿佛听到了政策与资金间无声的博弈。

9月25日凌晨,市场还未开盘,投资者的情绪早已拉满弦。前一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扬,创业板涨超2%刷新三年高点,半导体、游戏板块掀涨停潮,超4400只个股飘红。然而,在这场狂欢背后,证监会“左手压银行、右手按券商”的窗口指导不胫而走,一场针对过热市场的精准调控悄然启幕。

央行明牌“不救市”,给期待节前降准降息的资金泼了一盆冷水。与此同时,证监会暂缓IPO并试点预先审阅机制,一手掐断杠杆水源,一手限制增量资金。

1 政策双刃剑:左手降温,右手托市

9月22日,国新办金融发展政策发布会现场,气氛微妙。央行率先定调“当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直接否决了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市场期待的“国庆节前放水”预期彻底落空,这与一周期前部分机构预测的“十年最大幅度降息”形成鲜明对比。

五天后,证监会通过窗口指导明确传递调控节奏,要求券商严控两融业务扩张,同时暂停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备案。数据显示,9月融资余额单周暴增1200亿,已逼近2015年6月股灾前水平。

政策层亮出“双刃剑”:既不允许疯跑,也允许牛抬头。

监管层在国庆长假前采取“掐断杠杆水源+限制增量资金”的组合拳,直指当前市场过热的融资交易。证监会随后宣布暂缓IPO,并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进一步明确监管态度。

2 市场博弈:主力精准控盘与资金溃逃

9月24日的分时图堪称“艺术品”。早盘缩量震荡消化抛压,午后突然直线拉升,尾盘精准收于3853.64点,与政策层暗示的“可控区间上限”分毫不差。

这种精准度绝非散户所为——某头部券商自营盘被爆单日净买入62亿,其中48亿集中在最后半小时。大资金既要维持赚钱效应吸引跟风盘,又要避免触发监管警报,其操作犹如走钢丝。

与此同时,黑色系资金正夺路而逃。螺纹钢期货单日减仓8.7万手(约27亿元撤离),主力合约跌破3200元关键支撑。焦煤资金出逃4.1亿,此前涌入的游资不计成本平仓。

文华商品指数过去三日资金净流出112亿元,量化基金节前降仓纪律触发程序化抛售,形成“多杀多”螺旋。

随着国庆长假临近,杠杆资金已连续三日净流出超580亿。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飙升至5.8%,机构紧急抽离商品头寸补充保证金。

3 板块分化:科技狂欢与估值隐忧

半导体板块本周累计涨幅达27%,长川科技等龙头股PE突破180倍。这场面与2021年核心资产崩塌前惊人相似:当时宁德时代PE最高触及230倍,随后半年腰斩。

更危险的是,9月24日成交额较前日缩量7%,但半导体ETF却出现罕见净赎回。大资金边拉高边撤退的迹象明显。

科技股疯涨如脱缰野马,而监管层正严防“疯牛复发”的缰绳收紧。

结构性分化愈发显著。创业板上涨2.28%,科创50指数涨幅达3.49%,成交量明显萎缩。市场呈现“指数强于个股”的特征,北向资金和主力资金集中流入金融、科技等权重板块。

资金避免高估值板块,偏好半导体设备、储能等题材的轮动博弈。股票型ETF整体净流出102亿元,但半导体设备ETF持续净流入2亿元,机器人、消费电子、游戏ETF也呈现资金加仓趋势。

4 投资者困境:节前抉择与生存指南

“半导体涨得心慌,卖了怕踏空,拿着怕跳水,比相亲还纠结!”一位投资者的调侃获得了1.5万个赞。这种焦虑情绪在节前市场蔓延。

面对当下权益市场的波动,有投顾机构表示,短期震荡不改权益市场整体向上的态势,应该理性看待获利盘的卖出,避免追涨杀跌,以中长期视角均衡配置资产。

多家公募机构旗下投顾产品开启了新一轮的调仓。有的组合降低了混合型基金的仓位,提升了固收类基金的配置比例;有的组合在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资产中寻找优质标的。

恒泰期货提醒,尽管看好股指中期向上趋势,但短线操作需防范回调风险。技术面上,3770点是上证指数的重要支撑位,3900点是重要压力位。若短期跌破3770点支撑位,则市场回调风险加大。

有分析建议采取节前防御策略:反弹至4555-4600压力区可布局空单,急跌至4497-4450支撑区可轻仓试多,所有仓位需设置止损。

5 未来走向:政策底与市场底的拉锯战

央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明确表示,将加大调控强度,择机降准降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一表态为后续政策操作预留了弹性。

证监会同步表态,将坚持“保护投资者”的核心导向,加快构建“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2025年法治建设重点围绕注册制深化、违法活动严打、投资者保护制度完善展开。

深交所则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出优化险资投资机制,减少交易摩擦,支持保险资金加大权益配置。这些措施旨在缓解市场流动性分层,激活存量资金活力。

从历史经验看,A股的政策底往往领先于市场底,2018年末与2022年末的政策密集期均伴随市场情绪拐点。当前央行“择机降准降息”的明确表态,叠加证监会“零容忍”执法与深交所的资金端改革,形成了“货币宽松—制度完善—资金入市”的三维支撑。

市场人士分析,当前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万得全A指数股息率突破2.5%,逼近2016年与2020年的底部区域,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未来需求政策力度仍是影响股指走势的主要因素。四季度后期,特别是12月,两个重要会议将涉及明年整体经济政策和“十五五”经济规划,这些会议与市场预期是否一致值得关注。

交易策略上,短线主要指数高位震荡,持有底仓并逢低做多更为稳妥。有分析建议国庆节假期前减少操作频率,可持仓过节。

随着政策协同效应的释放,A股有望逐步摆脱“涨难跌易”的困境,向“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迈进。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