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规定每天只能报100块住宿费,你自己想办法!"财务冷冰冰地甩出这句话时,林溪攥着四万八的发票浑身发抖——
这是她垫付大半年的血汗钱,连信用卡都刷爆了。
更讽刺的是,当她被迫扔下重要客户赶回公司报销,老板却突然为她破例预支机票钱,只因客户威胁要取消五百万订单!
原来所谓的"制度"不过是老板拿捏员工的工具,而真正触碰利益底线时,规矩立刻变得"灵活"起来。
这场报销拉锯战背后,藏着多少职场人的辛酸与算计?
01
林溪拖着行李箱走进公司大门时,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敲出的声响格外突兀。
她怀里紧紧抱着一沓发票,边角已经被反复摩挲得有些发皱。
这是她在上海跑项目时一点点攒下的,每张背后都记着日期和用途,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大半年的奔波。
财务室的门虚掩着,张敏正对着电脑屏幕敲打键盘,指甲上暗红的甲油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
林溪轻轻推开门,将发票放在桌角:“张姐,这是我上海项目的报销单,您看一下。”
张敏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扫了眼那摞发票,连手都没抬:“不报。”
林溪愣住了,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为什么?上次您说月底这周才能报,我特地调整行程赶回来的。”
“公司下了新规定。” 张敏从抽屉里抽出一张打印纸,“啪” 地拍在桌上,“一线城市出差,住宿费每天最多一百,餐费二十。你这些票,超太多了。”
林溪拿起那张纸,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纸上的条款用加粗字体印着,末尾签着老板王岚的名字。她深吸一口气:“张姐,上海的物价您是知道的。我住的已经是离客户公司很远的小旅馆了,一晚上一百五,这已经是能找到的最低价。”
“规定就是规定。” 张敏重新看向电脑,鼠标点击的声音格外刺耳,“老板定的,我只负责执行。有意见去找老板说。”
林溪的喉咙突然发紧。这沓发票加起来有四万八,全是她自己先垫的。
为了拿下那个项目,她把结婚时存下的十万块嫁妆都投进去了,三张信用卡轮流刷,现在账单已经堆到了下个月。
上周房东发信息催房租,她找闺蜜借了三千才勉强应付过去。
这个项目是她从去年冬天开始跟进的,客户那边换了三任对接人,每次都是她飞到上海重新沟通。
有次赶上台风天,航班取消,她坐了十四个小时的高铁硬座赶过去,第二天顶着黑眼圈准时出现在谈判桌上。
现在项目马上要签最终合同,光是预付款就能到账两百万,公司却在这点差旅费上卡壳。
她想起前几次来报销的场景。三月那次,她特意从上海飞回公司,张敏说系统在维护;
五月赶上财务季度盘点,又被挡了回来;
六月底终于抽开身,对方又说必须凑齐五个人的单子才能一起提交。
这次好不容易赶上所谓的 “报销周”,却来了个新规定。
林溪捏着发票的手指关节泛白,她转身走向走廊尽头的老板办公室。
门是开着的,王岚正对着镜子整理领带,镜片反射出她进来的身影。
“王总,财务说住宿费的标准太低了,我实在达不到。” 林溪把发票放在办公桌一角,“我找的旅馆已经是周边最便宜的,再便宜的地方根本没法住。”
王岚转过身,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小琳啊,做事要懂得变通。一百块在上海肯定能找到地方住,是你没用心找。”
“我真的找了。” 林溪拿出手机,点开订房软件,“您看,连锁酒店最便宜的也要两百八,小旅馆基本都在一百五以上。”
王岚拿过自己的手机,手指飞快地滑动着:“你看这个,五十一晚,还包早餐。”
林溪凑过去,屏幕上赫然是家青旅的页面,照片里八个上下铺挤在一间屋里,行李堆得像小山。
她的声音忍不住发颤:“那是多人间,我带着项目资料和笔记本电脑,丢了算谁的?客户的方案还在我电脑里。”
王岚皱起眉,又翻出几个地址:“这些呢?通州那边的旅馆,一百一晚上。早上早点起,坐地铁过去,来得及。”
林溪看着那些地址,离客户公司要换乘三次地铁,单程就要两个小时。
她想起有次为了赶早会,五点就起床赶地铁,在车厢里被挤得差点喘不过气,笔记本电脑的边角都磕瘪了一块。
“王总,项目推进到现在,我已经尽最大努力节省开支了。” 林溪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委屈,“如果连基本的住宿和吃饭都保证不了,我没办法继续跟进项目。”
王岚的笑容淡了下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你的意思是,公司给你的支持还不够?”
林溪没有回答,只是死死盯着那沓发票。
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照进来,在发票上投下一道道阴影,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
02
林溪站在原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知道和王岚争论住宿标准不会有结果,只能换个角度:“王总,那餐费呢?一天二十块,在上海连顿像样的早饭都不够。”
王岚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小琳,你要明白,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你不出差,在家也要吃饭吧?出差还给你补贴,这已经是福利了。”
“可我在上海是为了工作。” 林溪的声音提高了些,“客户那边的会议经常开到晚上九十点,我回到旅馆连吃的都买不到,只能啃面包。二十块钱,买三个面包都不够。”
“那是你不会安排时间。” 王岚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茶,“下午开会前把晚饭买好,不就解决了?”
林溪想起有次为了赶方案,连续三天吃泡面,最后胃痉挛疼得蹲在路边,还是客户公司的实习生给了她一片止痛药。
这些话到了嘴边,又被她咽了回去。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在王岚眼里,所有困难都能靠 “变通” 和 “安排” 解决。
她转身回到财务室,把发票一张张摊开,按照新规定计算可报销的金额。
计算器按到第三遍时,她停下了手。
四万八的发票,最后能报的只有三万六。
少报的一万二,相当于她三个月的房贷。
但现在她没有别的选择。
林溪把计算好的金额写在报销单上,再次递给张敏:“张姐,我按规定重新算了,您看这样能报吗?”
张敏扫了眼报销单,又看了看发票:“不行。”
“为什么?” 林溪的耐心快要耗尽了,“金额已经降到规定范围内了。”
“发票金额和报销金额对不上。” 张敏从文件柜里抽出一本厚厚的册子,“你看,公司规定,必须完全一致,不然审计的时候说不清楚。”
林溪拿起那本册子,里面全是打印的规章制度,有些页面还沾着咖啡渍。
她翻到关于报销的章节,确实有一行小字写着 “发票金额需与报销金额一致”。
“可是国家的财务制度是允许发票金额高于报销金额的。” 林溪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我自己愿意承担差额,为什么不行?”
“国家归国家,公司归公司。” 张敏合上册子,“老板说这样容易出问题,就得按老板说的办。”
林溪看着张敏那张毫无表情的脸,突然觉得很累。
她想起去年冬天,为了赶在年底前把项目意向书签下来,她在上海住了四十天。
最冷的那几天,旅馆的空调坏了,她裹着羽绒服敲方案,手指冻得僵硬。
那些日子的发票,现在还躺在她的抽屉里。
“张姐,我大半年没报过账了。” 林溪放低了声音,带着一丝恳求,“我垫的钱太多,现在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您就通融一下,行吗?”
张敏的笔在报销单上划了个圈:“不是我不通融,是制度不允许。你让老板在这签字,我马上给你办。”
林溪捏着报销单,再次走进王岚的办公室。王岚看到报销金额时,眼睛亮了一下:“哟,小琳这觉悟提高了嘛。知道为公司省钱了。”
“王总,财务说需要您签字。” 林溪把笔递过去。
王岚接过笔,却没有立刻签:“小琳啊,公司这么大,靠的是制度,不是人情。这次我给你签了,下次别人也这么做,制度不就成摆设了?”
“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林溪的声音有些干涩。
王岚在报销单上签下名字,字迹龙飞凤舞。他把单子递回来:“下不为例。好好干,项目成功了,奖金少不了你的。”
林溪接过单子,指尖触到纸面的温度,心里却一片冰凉。
她走出办公室时,听到王岚在身后打电话:“李总啊,上次说的那套茶具,帮我留着…… 对,就要那个最贵的。”
走廊里的灯光惨白,照在林溪脸上,她突然想起那些在上海啃面包的夜晚。
03
林溪把签好字的报销单放在张敏面前,纸张边缘因为反复折叠而有些破损。
张敏拿起单子,对着灯光看了看签名,又拿出计算器敲打起来。
“三万六,分七个月报。” 张敏在电脑上输入数字,“每个月五千一,最后一个月四千九。”
林溪猛地抬起头:“为什么要分期?”
“新规定。” 张敏指了指墙上,“每月最高报销五千,超过的部分按月分摊。”
林溪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饮水机旁边的公告栏里,贴着一张 A4 纸,上面用宋体字打印着新的报销制度。
纸张已经有些卷边,显然贴了有些日子了。她每天路过饮水机,却从没注意过这张纸。
“我垫付的钱快五万了。” 林溪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分七个月,我怎么等得起?”
“制度就是这么定的。” 张敏把报销单整理好,放进一个文件夹,“你要是有意见,去找老板。”
又是这句话。林溪感觉太阳穴突突地跳,她转身走向老板办公室,脚步比之前沉重了许多。
王岚正在看报表,见她进来,放下手里的笔:“还有事?”
“王总,财务说报销要分七个月。” 林溪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我每个月末都在上海开项目总结会,根本没时间回来办报销。这次已经是特意赶回来的。”
“那你不会让同事代办吗?” 王岚拿起桌上的苹果,用水果刀慢悠悠地削着皮,“把发票整理好,寄回来让同事帮你交上去。”
林溪的手猛地攥紧。
她想起四月份,她把发票整理好寄给同组的小李,让他帮忙报销。
后来问起时,小李支支吾吾地说,财务说发票贴的方向不对,退回来了。
她让小李把发票寄回上海,却迟迟没收到。
直到上个月回公司,才在财务室的文件柜顶上看到那个信封,上面落满了灰尘。
“我试过。” 林溪的声音有些发颤,“上次寄回来的发票,因为贴的方向不对,被退回来了,放了两个多月没人管。”
“那就是你没按要求贴。” 王岚削下一块苹果,放进嘴里,“财务规定发票要横着贴,你竖着贴,人家怎么给你办?”
林溪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当时她特意问过张敏贴发票的要求,对方说 “怎么方便怎么贴”。现在到了王岚嘴里,却成了她的错。
“王总,这个项目我跟进了大半年,客户那边好不容易才认可我们。” 林溪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如果连基本的差旅费都不能及时报销,我很难继续投入精力。”
王岚放下水果刀,苹果皮在桌上盘成一个圈:“小琳,你这态度就不对了。公司培养你这么久,给你这么重要的项目,你就这么回报公司?”
“我不是不回报公司。” 林溪的声音提高了些,“我只是希望公司能体谅我的实际困难。我现在连吃饭的钱都快没了。”
王岚的脸色沉了下来:“你的意思是,公司亏待你了?”
林溪没有回答,只是死死盯着桌上那个没削完的苹果。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苹果上投下一个小小的影子,像极了她此刻的处境。
04
林溪走出老板办公室,脚步虚浮地回到自己的工位。
桌上的仙人球不知道什么时候蔫了,刺都耷拉下来,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
她拿起手机,屏幕上弹出三条短信,都是银行发来的信用卡催款通知。
她深吸一口气,拿起那张被签了字的报销单,再次走向财务室。
张敏正在整理凭证,见她进来,头也没抬:“又怎么了?”
“张姐,这五千块,什么时候能到账?” 林溪把单子放在桌上,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张敏拿起单子看了看,又翻了翻日历:“下个月中旬吧。现在月底了,财务要结账,走流程得等下个月。”
林溪的心脏猛地一沉:“下个月中旬?那我这个月怎么办?”
“我哪知道你怎么办。” 张敏把单子放进抽屉,“公司规定就是这样,报销款和工资一起发。”
林溪想起昨天晚上,她翻遍了钱包,只找到三张十块的纸币和几个硬币。
冰箱里空空如也,连瓶矿泉水都没有。
她咬咬牙:“张姐,我能不能预支一下这个月的工资?就五千块,我真的没办法了。”
张敏终于抬起头,上下打量了她一眼:“预支工资?你问老板去。老板同意,我就给你办。”
林溪转身走向老板办公室,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王岚正在打电话,见她进来,用手捂住话筒:“等会儿。”
她站在原地,听着王岚在电话里和对方谈笑风生,说要去马尔代夫度假,语气轻松愉快。挂了电话,王岚拿起桌上的茶杯:“什么事?”
“王总,我想预支这个月的工资。” 林溪的声音有些干涩。
王岚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预支工资可以,但有个条件。”
林溪的心提了起来:“您说。”
“公司账户上的钱,本来是有利息的。” 王岚打开计算器,“你提前支走五千,这部分利息就没了。按年息 5% 算,一个月的利息是二十块。我给你抹个零头,你实收四千九百八十。”
林溪的眼睛猛地睁大。她垫出去的四万八,已经在公司账上趴了大半年,从来没人提过利息的事。
现在她预支自己的工资,却要被扣利息。
“王总,我为公司垫付了近五万块,已经快半年了。” 林溪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那笔钱的利息,怎么算?”
王岚的脸色沉了下来:“小琳,你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公司给你平台,让你负责这么大的项目,你应该想着怎么回报公司,而不是算这些小钱。”
“这不是小钱。” 林溪的声音有些发颤,“这是我的血汗钱。”
“行,四千九百八十,你要不要?” 王岚拿起笔,“不要就算了。”
林溪看着王岚冷漠的脸,突然觉得很累。她点点头:“要。”
王岚在预支单上签了字,递过来:“好好干,别辜负公司对你的期望。”
林溪接过单子,指尖冰凉。走出办公室时,她看到走廊尽头的窗户开着,风把窗帘吹得猎猎作响。
她突然想起刚进公司时,王岚在入职会上说的话:“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大家要互相扶持。”
现在看来,那句话多么可笑。
05
林溪拿着预支单回到财务室,张敏很快就把钱转到了她的卡上。
短信提示音响起时,她看着那串数字,心里没有一丝轻松。扣除利息的二十块,像一根刺,扎在她心上。
她刚回到工位坐下,手机就响了。屏幕上显示着 “上海赵总”,她赶紧接起:“赵总您好。”
“小林,你怎么还没来上海?” 赵总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满,“今天下午就要开项目总结会了,你不在怎么行?”
林溪的心沉了下去:“赵总,实在不好意思,我回公司报销差旅费了。公司规定必须月底这周才能报,我大半年没报过了,再不报就报不了了。”
“报销比项目还重要?” 赵总的声音陡然提高,“我们全组都在加班加点准备验收,你却回公司报销?你们公司就是这么对待项目的?”
“不是的赵总,我……” 林溪想解释,却被对方打断。
“我不管你什么原因,下午两点的会,你必须到。否则这个项目,我们只能重新考虑合作方。” 赵总说完,“啪” 地挂了电话。
林溪握着手机,手心全是汗。她知道赵总的脾气,说一不二。如果下午不到场,大半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她正想收拾东西去火车站,王岚突然冲进办公室,脸色铁青:“你怎么回事?赵总刚才打电话把我骂了一顿!”
“王总,我也是没办法。” 林溪站起身,“我没钱了,不回来报销,连去上海的火车票都买不起。”
“昨天不是刚给你预支了五千?” 王岚的眼睛瞪得很大。
“那笔钱一到账,就被信用卡自动扣了。” 林溪打开手机银行,把余额截图给王岚看,“现在卡上只有八十七块钱。”
王岚看着截图,脸色稍微缓和了些,但依旧带着怒气:“你就不能先不还信用卡?项目验收要紧还是信用卡要紧?”
“我已经逾期三次了。” 林溪的声音有些疲惫,“银行说再逾期,就要起诉我了。”
王岚的眉头紧锁,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过了几分钟,他停下脚步:“去财务,再预支五千,当差旅费。这次不扣你利息。”
林溪愣住了,没想到王岚会这么痛快。她点点头:“谢谢王总,我现在就去办。”
“赶紧的,下午两点前必须赶到上海。” 王岚挥挥手,语气依旧不耐烦。
林溪拿着预支单跑到财务室,张敏虽然一脸不情愿,但还是很快把钱转了过来。看着到账短信,林溪松了口气,赶紧拿起包往门口跑。
路过前台时,她听到两个同事在小声议论:“听说了吗?王总刚提了辆新车,几十万呢。”
“真的假的?咱们公司最近这么不景气,她还买新车?”
“人家是老板嘛,不一样。”
林溪的脚步顿了顿,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她加快脚步走出公司大门,阳光刺眼,她却觉得浑身发冷。
06
林溪刚在工位上坐下,还没来得及打开订票软件,王岚就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高跟鞋踩在地面上发出急促的声响。
她一把将文件夹摔在林溪桌上,文件夹的边角撞到桌角,发出沉闷的响声。
“你怎么还在这儿?” 王岚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额头上的青筋隐隐可见,“赵总刚才又打电话来了,说两点的会你要是不到场,就直接终止合作。”
林溪抬起头,眼底带着一丝疲惫:“王总,我刚想订票。”
“订什么票?赶紧去机场!” 王岚拿出手机,点开订票软件,“我让助理给你订了中午十二点的机票,现在去机场还来得及。”
林溪愣住了:“机票?公司不是规定只能坐绿皮火车吗?”
“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 王岚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着,“赵总说这个项目要是黄了,二期的合作也别想了。二期那可是五百万的单子。”
林溪站起身,拿起包:“那我现在就去机场。”
“等等。” 王岚叫住她,从钱包里拿出一沓现金,“这是一万块,你拿着。到了上海好好跟赵总说说,一定要把他稳住。”
林溪接过钱,指尖触到纸币的温度,心里却没有一丝暖意。她点点头:“我知道了。”
“司机在楼下等着送你去机场。” 王岚挥挥手,“快去,别耽误了航班。”
林溪走出办公室,前台的小李羡慕地看着她:“林姐,你这待遇可以啊,还能坐老板的车去机场。”
林溪笑了笑,没说话。她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
等项目一结束,王岚就会变回原来的样子。那五万块的报销款,还有项目的提成,能不能拿到手,还是个未知数。
她坐进车里,司机熟练地发动引擎。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倒退,像极了这大半年的时光。
林溪看着窗外,心里默默盘算着。
她手机里存着这大半年和王岚、张敏的通话录音,还有那些被退回的发票照片。
这些东西,或许很快就能派上用场了。
07
车刚上高速,林溪的手机就响了,是助理发来的机票信息。
她点开详情,出发时间是中午十二点,目的地上海虹桥,舱位标注着 “公务舱”。
手指在屏幕上顿了顿,她想起上周申请去上海的高铁二等座时,王岚在审批单上批的那句话:“年轻人要吃苦耐劳,公司经费紧张,优先选择绿皮火车。”
司机透过后视镜看了她一眼,方向盘轻轻打了个弯:“林经理,直接去机场吗?走 ETC 通道快一点。”
林溪捏着那沓现金,一万块,崭新的纸币边缘硌得指尖发疼。
她把钱塞进包里,拉链拉到一半停住了。
包里还有个信封,装着四月份被退回来的发票,当时张敏在上面写了 “粘贴方向错误”,字迹潦草,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叉。
“师傅,掉头。” 林溪突然开口,声音不大,但很坚定。
司机踩了脚刹车,车在应急车道上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一脸疑惑:“回公司?王总那边催得紧,刚才打电话来说要是误了航班,让我直接不用回去了。”
“不去机场,也不回公司。” 林溪打开导航,输了个地址,“去高铁站,买最近一班去苏州的票。”
司机皱着眉发动车子:“苏州?赵总的会怎么办?那可是五百万的项目。”
林溪没说话,打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三张照片:一张是她在上海住的小旅馆,墙皮剥落,空调上积着灰;
一张是信用卡账单,最低还款额那栏用红笔圈着;
还有一张是母亲住院时的缴费单,五千块,是闺蜜转给她的。
车下高速时,王岚的电话打了进来。
林溪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名字,按下接听键,手指在录音按钮上顿了两秒,按了下去。
“到机场了吗?我让助理去值机柜台等你,航班还有四十分钟停止办理。” 王岚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催促,背景里能听到键盘敲击声。
“王总,我不去上海了。” 林溪望着窗外掠过的路牌,限速 120 公里每小时,路边的白杨树飞快向后退,“项目总结会,我参加不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接着传来 “啪” 的一声,像是笔被摔在桌上。
王岚的声音陡然拔高:“林溪你说什么?你知道赵总那边多重要吗?一期项目马上收尾,就等着这次总结会签验收单,你现在说不去?”
“我知道。” 林溪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事,“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这个项目我跑了十七趟上海,客户那边换了三任对接人,每次都是从头开始沟通。有次赶上疫情,在上海隔离了十四天,住宿费都是自己垫的,回来报销时张敏说‘隔离期间不算出差’。”
“那些都是小事!” 王岚打断她,“现在是谈大事的时候,五百万的二期项目,你想让公司黄了吗?”
“公司黄不了,有您在。” 林溪翻到手机备忘录,里面记着每次报销被拒的日期和理由,“三月十七号,我从上海飞回公司报销,张敏说系统维护,让下个月来。“
”四月二十五号,她说财务季度盘点,流程冻结;五月底我让小李代办,发票被退回来,理由是‘粘贴方向错误’,直到上个月我才在财务室文件柜顶上找到那个信封,上面落的灰能用手指写出字。”
王岚的声音放缓了些,带着点假意的关切:“小林,这些事你怎么不早跟我说?我要是知道,肯定早就给你解决了。”
“你先去上海把会开完,回来我让财务把所有报销一次性给你结清,之前扣的那二十块利息也补给你,再给你加两千块补助,就当是公司的歉意。”
林溪笑了,笑声很轻,却带着说不出的疲惫:“王总,上周我妈住院,我给您打电话想预支点钱交押金,您说‘公司账上没钱,你先找亲戚朋友借借’。我找遍了所有能借的人,最后是闺蜜凑了五千块给我转过来的。那时候您怎么没说给我解决?”
电话那头传来椅子摩擦地面的声音,接着是王岚气急败坏的吼叫:“林溪你别不识抬举!这个项目是你一手跟进的,你要是撒手不管,以后在行业里还怎么立足?谁还敢用你?”
“立足不立足的,至少先得活下去。”
林溪看着前方路口的红灯,司机慢慢踩下刹车,“我现在去苏州,找我闺蜜待几天,她昨天还说让我过去散散心。上海的项目,您另请高明吧。”
说完,她没等王岚回应,直接挂了电话,顺手把号码拉进了黑名单。
车停在路口等红灯时,她给赵总发了条信息:“赵总,抱歉今天无法参加项目总结会。我已从公司离职,所有项目资料会在今天下午整理好发您邮箱。另外,我把这大半年和公司关于报销的沟通记录、被退回的发票照片还有部分聊天记录整理了一份,也一并发给您,供您参考合作方选择。”
信息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绿灯亮了。
林溪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直接开去高铁站,我买了去苏州的票。”
司机愣了一下,没多问,方向盘一转,车子汇入右转车道。
08
林溪在苏州待了三天。每天早上和闺蜜去逛园林,看那些爬满青苔的假山和穿桥而过的游船,中午在巷子里的小饭馆吃碗面,晚上坐在阳台上听着蝉鸣聊天。
闺蜜知道她心情不好,什么也没多问,只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爱吃的菜。
第四天中午,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是王岚的助理发来的:“林经理,王总让我跟您说,只要您愿意回来,报销款今天就能到账,项目奖金翻倍,还让您当项目总监,手下管三个人,薪资给您涨 50%。王总说之前都是误会,他特别赏识您的能力。”
林溪把短信删了,没回。
她刚洗漱完,手机又响了,是赵总打来的。
“小林,你现在方便说话吗?” 赵总的声音听着很爽朗。
“方便,赵总。” 林溪走到阳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
“昨天王岚来上海了,在我办公室待了一下午。” 赵总笑了两声,“一开始还嘴硬,说你是因为个人原因突然离职,后来我把你发我的那些记录给他看,他脸都绿了。尤其是你那段录音,他说‘五十块青旅能办公’的那段,我办公室的人都听见了,笑得不行。”
林溪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正好让我看清了他们公司的真面目。” 赵总的声音严肃了些,“我把二期项目的合作意向书收回来了,跟他说什么时候把你的报销款结清,什么时候再谈合作。他当场给财务打了电话,让赶紧给你打钱,还让我跟你说情,让你回去把项目收尾。”
林溪看着楼下石板路上来往的游客,慢慢说:“项目资料我已经整理好了,昨天下午就发您邮箱了,里面标得很清楚,后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接人是谁,联系方式也都有。他要是看不明白,让他自己找客户问去。”
“我看了,你整理得很详细,比他们公司给的官方资料还清楚。” 赵总顿了顿,“对了,我们公司市场部正好缺个项目负责人,你有没有兴趣来试试?薪资肯定比你原来的公司高,差旅费实报实销,不用你垫一分钱,还能预支,流程简单,我一句话的事。”
林溪愣住了,没想到赵总会这么说。她想了想,问:“您不怕我也像对王岚那样对您?”
赵总哈哈大笑:“我不怕,我们公司制度透明,讲究按劳分配,不会让员工吃亏。你要是来,明天就可以过来面试,我让人给你发地址。”
挂了电话,林溪靠在栏杆上,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她打开手机银行,刷新了一下页面,余额还是八十七块。
看来王岚说的 “今天到账” 又是骗人的。
下午三点多,手机短信提示音突然响了,是银行发来的到账通知:四万八千元,附言写着 “差旅费报销”。
紧接着,另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是王岚的:“钱已经给你了,把那些录音和聊天记录删了,大家好聚好散。”
林溪把短信转发给了赵总,然后拉黑了这个号码。
她打开相册,把那些报销单照片、录音文件一个个选中,点了删除。
最后剩下一张在苏州园林拍的照片,照片里她站在一座小桥上,笑得很开心。
09
一周后,林溪去上海面试。赵总亲自在公司楼下等她,穿着件浅蓝色的衬衫,手里拿着份文件袋。
“这是我们公司的基本情况,还有岗位说明书,你先看看。” 赵总把文件袋递给她,“薪资待遇比你原来的公司高 30%,五险一金按最高比例交,差旅费实报实销,提前预支也可以,流程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林溪接过文件袋,里面的纸很厚实,印刷清晰。
她翻到薪资那一页,确实比原来高不少,还有项目奖金,比例明确,没有模糊不清的字眼。
“我没什么问题。” 林溪合上文件袋,“什么时候能入职?”
“你想什么时候来都行,最好尽快,有个新项目正好缺人。” 赵总领着她往里走,“我带你去看看办公环境,认识下团队成员。”
路过会议室时,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王岚的声音,他正在给一个年轻人讲项目细节,好多地方都说错了。
比如客户的需求明明是 A,他说成了 B;
项目截止日期也说错了,比实际的早了半个月。
林溪停下脚步,赵总拍了拍她的肩膀:“不用理他,昨天他又来我这了,说想请你回去,给你涨工资,还说要给你股份。我问他给多少股份,他说 1%,还得干满五年才能兑现。”
林溪摇摇头,跟着赵总继续往前走。
新工位在靠窗的位置,阳光充足,桌上放着台新电脑,旁边有个文件夹,里面是那个新项目的资料,整理得整整齐齐,比她之前在王岚公司看到的任何一份资料都规范。
下午开会,团队成员讨论起王岚的公司。
市场部的小张说:“昨天我去他们公司附近办事,看到门口贴了招聘启事,招项目助理,薪资写的是四千到六千,要求里还加了条‘能接受出差垫付差旅费,报销周期三个月起’。”
“他们还能招到人吗?” 有人问。
“不好说,总有不知道情况的应届生。” 小张摇摇头,“听说王岚把张敏开了,理由是‘工作失误,导致重要客户流失’,还扣了她两个月工资没给,张敏正在申请劳动仲裁呢。”
林溪没说话,低头看着手里的项目方案。
这是她昨天晚上写的,里面专门加了一章 “差旅费报销细则”,附在合作条款里,赵总看完直接签了字,还在旁边写了句 “就该这么明确”。
散会后,林溪去茶水间打水。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两个同事在聊天。
“原来林溪在王岚那垫了四万八,大半年都不给报,换谁谁也受不了啊。”
“何止啊,我听我们财务说,王岚那辆新车,就是用你们那个项目的预付款买的,上个月刚提的,四十多万呢。”
“怪不得他那么抠,合着钱都花自己身上了。”
林溪接了杯温水,慢慢喝着。
水是温的,不烫嘴,就像这个公司给人的感觉,舒服,踏实。
她想起离开王岚公司那天,司机后来跟她说,王岚自己去了机场,结果记错了航班时间,在候机厅坐了一夜,第二天才见到赵总,还被骂了一顿。
手机响了,是条短信,王岚用另一个新号码发来的:“林溪,我知道错了,你回来吧,项目奖金二十万我一分不少给你,再给你加五万,算我赔罪。”
林溪直接删了短信,把这个号码也拉黑了。
她打开电脑,开始整理新项目的资料,屏幕很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弹窗广告。
10
三个月后,林溪负责的第一个项目顺利交付。
庆功宴上,赵总举起酒杯:“这个项目能成,多亏了林溪,不仅专业能力强,还特别负责任,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大家都跟着鼓掌,林溪站起来,笑着说:“是团队配合得好,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酒过三巡,话题又绕到了王岚的公司。
市场部的老李说:“听说他们公司最近在裁员,裁了一半人,办公室也从原来的整层楼缩成了两个小隔间。”
“真的假的?他们不是还有几个老客户吗?”
“早跑光了。” 老李喝了口酒,“上次我碰到原来跟王岚合作的张总,说王岚连他们的尾款都拖着不给,人家已经起诉了。”
林溪夹了口菜,慢慢吃着。
她想起前几天收到的法院传票,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发来的,让她作为证人出庭,张敏起诉王岚拖欠工资。
她已经把所有能提供的证据都整理好了,包括张敏之前跟她抱怨 “老板让我故意卡报销” 的聊天记录。
庆功宴结束,赵总送林溪到地铁站。“王岚昨天又给我打电话了,说想跟你见一面,把项目尾款结清,还说要跟你道歉。”
林溪摇摇头:“没必要了,钱他该给谁给谁,跟我没关系。”
“也是,跟这种人少打交道好。” 赵总笑了笑,“对了,我们打算给你升职,市场部副经理,下个月开始履职,薪资再涨 20%,没意见吧?”
林溪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没意见,谢谢赵总。”
地铁进站,林溪跟赵总道别,走进车厢。
车厢里人不多,她找了个座位坐下,看着窗外掠过的灯火。
这些灯火很亮,一排排的,像是铺成了一条路,往前延伸着,没有尽头。
第二天上班,前台递给林溪一个快递,是王岚公司寄来的。
她拆开一看,是一本红色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 “优秀员工”,落款日期是她离职那天。
翻开封面,里面的内页用的是她之前被退回的报销单,边角还能看到 “上海差旅费” 的字样,被人用胶水粘在了一起。
林溪把证书扔进了垃圾桶,转身走向会议室。
新的项目启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她手里拿着整理好的资料,步伐轻快。
阳光透过会议室的窗户照进来,落在资料上,字里行间都透着清晰和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