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加索小国,前脚刚踏进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宿敌阿塞拜疆总统坐在一起谈和平;后脚就飞到天津,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握手言和,顺便与中国签下了一份战略伙伴关系。
这趟操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要看懂亚美尼亚这套组合拳,得先明白它心里有多苦。作为俄罗斯的传统盟友,亚美尼亚在与阿塞拜疆的冲突中,总觉得自己被大哥“抛弃”了。莫斯科的袖手旁观,让它寒心,也让它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向西看,自然是第一选择。
8月8日,总理帕希尼扬远赴华盛顿,摆出了一副要彻底倒向西方的姿态。在一个高加索国家的棋盘上,主动跑到美国去跟对手谈判,这本身就是对莫斯科的一种示威:你看,我不是非你不可。
这个动作的风险极高。看看乌克兰的下场就知道,完全沦为西方的棋子,最终只会变成炮灰。帕希尼扬显然不想重蹈覆辙,他去华盛顿,更像是一次极限施压,一次抬高自己价码的政治豪赌。
普京的反应快得惊人。
仅仅三天后,8月11日,克里姆林宫的电话就打到了帕希尼扬的办公室。更有意思的是,帕希尼扬在电话里,居然一五一十地向普京“汇报”了自己在华盛顿的会谈成果。
这个细节说明了一切。亚美尼亚不是要叛逃,而是在撒娇、在抱怨,更是在提醒俄罗斯:如果你再不重视我,我就真的要找下家了。
普京立刻给出了台阶。他表示,俄方愿意协助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关系全面正常化。潜台词是:家里的事,我们自己谈,用不着外人插手。
这场隔空喊话,为天津的上合组织峰会铺好了所有戏码。亚美尼亚带着华盛顿的“筹码”,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舞台,而这个舞台,给了它远超预期的回报。
第一个惊喜,来自中国。
双方直接将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升级,而是实打实的利益捆绑。联合声明里白纸黑字写着:“中方坚定支持亚美尼亚政治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
对于一个常年活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的小国,这句话就是定心丸。
更重要的是,中国欢迎亚美尼亚的“和平十字路口”计划,并愿意推动“一带一路”与其对接。从宏大基建到“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从邀请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到支持中企去亚美尼亚投资,北京给出的,是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解决方案。
第二个惊喜,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巴基斯坦。
就在8月31日,亚美尼亚和巴基斯坦正式宣布建交。这两个过去因地缘政治和宗教问题几乎没有交集的国家,在上合组织这个平台上,完成了“历史性一步”。这证明了新平台的“场域”效应,它能创造出旧有国际秩序无法提供的对话空间。
拿到了中国的政治承诺和经济大单,又顺手解决了一个外交难题,帕希尼扬此时再去见普京,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上合峰会期间,普京与帕希尼扬进行了一对一会晤。普京说,我们有很多议题要谈。帕希尼扬则回应,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对话”。
曾经的怨气烟消云散。亚美尼亚用行动证明,它看清了倒向西方的风险,也找到了比单纯依赖俄罗斯更稳妥的生存之道。它不是在选边站,而是在利用大国间的博弈,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战略空间。
亚美尼亚上演的这出外交大戏,恰恰反衬出某些老牌西方国家的尴尬。
就在“全球南方”国家积极拥抱新平台时,英国贸易政策国务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却在公开“抱怨”:“我深感震惊的是,过去几年英国和中国之间几乎没有部长级接触”,而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却都保持着高级别交流。
这种夹杂着失落与焦虑的喊话,再清晰不过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当你在犹豫、在观望、在固守旧有阵营时,别人已经在新牌桌上拿到了好牌。以中国为核心的经济与外交平台,其吸引力已经强大到让老牌强国都无法忽视,甚至开始担心自己被边缘化。
亚美尼亚的胜利,本质上是一个小国在全球力量天平变化的时刻,做出的最聪明选择。它没有把鸡蛋放在任何一个篮子里,而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大的、能容纳多方利益的超级市场。
当一对宿敌(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都争相想挤进同一个“朋友圈”时,这个圈子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亚美尼亚的这趟旅程,不是背叛了谁,而是终于学会了如何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