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这次大会距离党的六大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时间,期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严峻考验。
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为这次大会的召开提供了环境。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强调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党在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实践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理论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毛泽东认识到,党要继续发展,必须加强理论武装。
会议期间的延安,聚集了来自各地的党的代表。代表们带来了各地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存在差异。
1945年4月20日,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任务。他明确指出现在提出一个任务,就是加强对马、恩、列、斯著作的学习,首先是我需要加强。
这一表态体现了毛泽东对理论学习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新挑战。
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更为全党加强理论学习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次大会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
延安时期为理论学习提供了条件。党员干部能够相对集中地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党内对理论工作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这成为制约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存在轻视理论工作、轻视翻译工作的错误倾向,影响了全党理论水平的提高。
毛泽东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有力批评。1945年4月24日,他在党的七大上明确指出我们应该重视理论工作者,应该重视理论。
当时党员队伍中农民出身的同志占多数,这影响了全党的理论学习状况。毛泽东指出,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的党内,民粹派思想会长期存在。
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还面临语言文字的障碍。许多重要著作需要通过翻译才能被中国读者理解,翻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理论传播的效果。
毛泽东特别强调了翻译工作的重要价值。1945年4月24日,他指出作翻译工作的同志很重要,不要认为翻译工作不好,我们现在需要大翻译家。
党内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程度差异很大。有的同志理论基础较好,有的同志则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这种状况要求采取因材施教的学习方法。
毛泽东对这种现实状况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强调即使对马列主义知道得很少、马列的书读得很少也不要紧,知道多少就是多少。
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当时虽然有一些马列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但缺乏统一的学习计划和科学的教材选择。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对翻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他指出对理论工作看法的动摇是不对的,我们对搞翻译工作的、写理论文章的人要看得起,应多和他们谈谈。
毛泽东还举例说明翻译工作的历史价值。他指出没有搞翻译工作的我们就看不懂外国的书,他们翻译外国的书,很有功劳,即使一生一世只翻译了一本书,也是有功劳的。
为了说明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的唐僧和现代的鲁迅。这两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翻译工作对于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当时党内理论学习还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大多数学习活动都是自发性的,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系统的安排。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期间进行了两次意义重大的书目推荐活动,这成为党的理论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第一次推荐发生在1945年4月24日的口头政治报告中,第二次推荐发生在1945年5月31日的结论中。
第一次推荐时,毛泽东详细介绍了五本著作的基本情况和学习价值。他特别指出马克思的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是和恩格斯合著的,但主要是马克思著的。
关于恩格斯的著作,毛泽东推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他认为这本书对于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的两本著作《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也被列入推荐书目。毛泽东强调列宁这两本书写得很好,对于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毛泽东给予了特别的评价。他指出此外,还有斯大林主持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比较厚一点。
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这本书的特点和价值。他强调这本书是历史的,又是理论的,又有历史,又有理论,它是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历史。
第一次推荐时,毛泽东对五本书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他指出前面四本书也既是理论的,又是历史的,马、恩、列、斯的书多得很,如果先读了这五本书,就差不多了。
第二次推荐发生在一个多月后的结论中,毛泽东再次强调了这五本书的重要性。他明确提出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
两次推荐的书目完全一致,体现了毛泽东对这五本著作价值判断的一贯性和坚定性。这五本书包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毛泽东在第二次推荐时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预期效果。他指出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
两次推荐活动都体现了毛泽东对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通过反复推荐,确保了全党对这五本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五本著作的选择体现了系统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在浩如烟海的马列主义著作中精选出这五本,充分考虑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和党员干部的接受能力。
选择标准首先体现在理论的完整性方面。这五本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篇幅的适中性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毛泽东特别强调前四本书薄薄的,读完它们不用花很多时间,这样的安排便于党员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学习。
实践指导价值是选择的核心标准。毛泽东选择的每一本书都与中国革命的实际密切相关,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历史传承性也是重要的选择依据。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
毛泽东在选择时特别注重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特点。他强调这五本书既是理论的,又是历史的,这种结合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文献被放在首位,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视。这本书为后续学习其他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选择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视。这本书有助于党员干部理解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列宁的两本著作反映了对革命策略和党的建设的关注。《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对于指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选择体现了对党内思想建设的重视。这本书有助于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虽然篇幅较长,但其综合性价值使其成为必读书目。毛泽东认为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选择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应用的完整链条。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到《联共党史》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学习体系。
毛泽东在推荐学习方法时体现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智慧。他提出的学习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实用性是推荐方法的突出特点。毛泽东建议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当时战争环境的实际情况。
灵活性体现在学习态度的指导上。毛泽东强调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这种态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渐进性体现在学习进度的安排上。毛泽东提出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这种安排考虑了理论学习的长期性特点。
科学性体现在学习记录的要求上。毛泽东建议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
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学习方法的推广价值。他指出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我们不搞多了,只搞五本试试,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验精神。
个性化学习得到了充分重视。毛泽东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因此提倡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学习进度。
重复学习的价值得到了强调。毛泽东提出的十年看五遍的建议,体现了对重复学习在加深理解方面作用的认识。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得到了体现。把书装在干粮袋里,在战斗间隙学习,体现了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要求。
学习兴趣的培养得到了重视。毛泽东强调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体现了对培养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认识。
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体现。推荐活动本身就是集体学习的形式,而具体的学习过程则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效果的评估得到了考虑。毛泽东提出的学习人数目标和理解程度要求,体现了对学习效果的重视。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性文献,在整个推荐书目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自1848年问世以来,它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历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宣言》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在党的七大上,他多次引用《宣言》的观点来阐述革命和建设的道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这本书1880年由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保·拉法格的请求,从《反杜林论》中编选而成。
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这本书的价值。他指出这本书包含着《反杜林论》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在中国,这本书的翻译和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1912年,施仁荣将这本书译成中文,在上海《新世界》半月刊连载发表,译名为《理想社会主义与实行社会主义》。
《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是列宁论述布尔什维克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著作。这本书1905年在日内瓦出版,当年在俄国国内翻印,在多个城市秘密流传。
这本著作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多次引用其中的观点来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早在1933年11月前后,毛泽东就曾向彭德怀推荐过这本书。他在书上用铅笔写着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体现了对这本书实践价值的高度评价。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论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的重要著作。这本书是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撰写的,目的是帮助各国共产党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
毛泽东也曾向彭德怀推荐过这本书。他在书上写着你看了以前送你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
这本书在中国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最早由子云(刘仁静)摘译第十节《几点结论》,以《列宁主义的革命战术》为题连载于1926年上海出版的《中国青年》。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斯大林直接领导和主持编写的系统介绍联共党史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的著作。1938年9月,这部书各章的内容在《真理报》上连载发表,10月以单行本出版发行。
这本书在当时被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成为共产国际及其各支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的唯一范本。1939年,它被翻译成中文,1940年以后多次被中共中央列为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读书目。
毛泽东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1941年5月19日,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
推荐活动体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要求的深刻理解。通过推荐这五本经典著作,为全党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教材。
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在推荐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选择的每一本著作都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相关,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
推荐活动体现了对理论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毛泽东通过推荐活动,有力地纠正了党内存在的轻视理论工作的错误倾向,确立了理论学习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在推荐活动中得到了确立和推广。通过推荐五本代表性著作,为全党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学习路径。
推荐活动体现了对翻译工作重要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充分肯定。毛泽东多次强调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推荐活动中得到了强调和应用。毛泽东特别指出推荐的著作既是理论的,又是历史的,这种结合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推荐活动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选择了适合的学习材料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群众路线在推荐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和运用。推荐的学习方法充分考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要求。
推荐活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在推荐活动中得到了体现。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体现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有机统一。
推荐活动体现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加强理论学习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荐活动为提高全党的理论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推荐活动在当时就产生了显著的实际效果,为全党统一思想认识提供了重要基础。毛泽东提出的学习目标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推荐活动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理论学习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一贯坚持和不断发扬,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特色和宝贵财富。
推荐的学习方法在党内得到了广泛运用和推广。毛泽东提出的学习方法体现了理论学习的群众化要求,为后来的理论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推荐活动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理论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度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公共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的教材。
推荐活动为党的七大的成功召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了代表们的理论水平,为大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造了良好条件。
推荐活动体现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党的理论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原则在后来的理论工作中得到了坚持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基本方法。
推荐活动确立的系统学习方法对党的教育培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方法在后来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
推荐活动体现的群众化学习方式对党的理论普及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方式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普及。
推荐活动为党的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毛泽东对理论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的重视,为后来的理论队伍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推荐活动体现的实事求是精神对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精神在后来的理论工作中得到了坚持和发扬。
推荐活动确立的经典著作学习传统对党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持久影响。这一传统至今仍然是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推荐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通过学习经典著作,为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活动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的基本规律。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发展方向。
这一历史经验深刻证明了经典著作学习对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通过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推荐活动体现了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既要有系统完整的理论教材,又要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
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学习必须与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只有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推荐活动揭示了理论传播必须重视翻译工作的重要规律。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工作,这对于理论的准确传播具有决定性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理论学习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理论学习不能脱离群众,必须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推荐活动体现了理论建设必须服务于实践需要的基本要求。选择什么样的理论著作进行学习,必须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来确定。
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学习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理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推荐活动揭示了理论教育必须注重方法创新的重要性。传统的理论教育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历史经验证明,理论学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学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照搬。
推荐活动体现了理论建设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根据新的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工作者在党的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他们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推荐五本马列著作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这一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智慧。
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推荐活动给我们的根本启示。2018年4月23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深刻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这一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当年推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实践形成了历史的呼应和理论的传承。
理论学习必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这是推荐活动经验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新时代的理论学习必须坚持原原本本学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推荐活动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发展。
新时代理论学习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要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走进群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推荐活动体现的系统学习方法对新时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新时代的理论学习必须坚持系统性,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历史经验表明,理论传播工作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必须继续重视理论宣传普及工作,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推荐活动体现的实事求是精神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建设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新时代必须继续重视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培养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理论工作者,为党的理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推荐活动确立的经典著作学习传统在新时代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传承。
2025年是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重温毛泽东推荐的五本书,对于新时代提升理论思维、增强理想信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五本书仍然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的经典著作。
推荐活动的深层价值在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理论力量和精神动力。毛泽东当年的远见卓识,为今天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
这一历史经验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它不仅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方法启示。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深刻启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真理的光芒永远闪耀。毛泽东在80年前推荐的五本马列经典著作,至今仍然是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明灯,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当年推荐活动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