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国家的人民军队的强大与否,是一个国家能屹立不倒的根源所在,所以解放军才是我国最基础且重要的国防力量。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时局动荡,有些人趁乱“作恶”,企图扰乱国家安定,毛主席亲自坐镇江山,稳固国家的安全。
而在军队当中,却有四位司令不管时局多么动荡,却始终都能够屹立不倒,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军内迎来了大整顿。
大大缩减军内在籍军人人数,并且分化为多种兵种,而这一变动不要紧,许多开国将领元勋都受到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四位司令却始终稳坐帐中,坚如磐石。
以此来掌控局面,毛主席也曾经说过,称这四位司令如若没有特殊原因,不可以有大的变动,否则整个军队都可能会乱成一锅粥。
在特殊期间,就曾有人想要对许世友上将不利,许世友脾气耿直,一气之下找到了毛主席诉苦,毛主席下令称:一定要保护好许世友上将。
许世友作为“四根定海神针”之一,一旦被搬动,也就意味着其余三位司令也可能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到时军中大乱才是麻烦事。
这四位司令除了许世友之外,其余几位都是谁?
为何这四位司令动不得?
许世友
许世友上将是绿林出身,在少林寺学了八年,下山时一身横练功夫早已经练的出神入化,在军伍当中多次担任大刀敢死队的先锋,身先士卒,浴血奋战。
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曾经与一名日本军官单挑,一刀便将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军官送去了西天,而且其耿直的脾气也深受军中将士们的喜爱。
许上将又是个嗜酒如命的脾气,常常将自己的好友拉过来喝酒,导致许世友上将交友广泛,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了济南战役攻城战的总指挥。
许世友充分的发挥了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便攻下了济南城,其光辉战绩受到了组织上的嘉奖,给许世友手下指挥的其中两个团授予了“济南第一团和第二团”的称号。
在建国之后,许世友上将还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夏季反击战,并且在其暮年依旧宝刀未老,参与了对越反击战的指挥作战。
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上将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一肚子苦水的许世友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于是坐上了去往北京的飞机。
毛主席亲口对许世友说道:“老许,你是什么人我清楚的很,你千万要振作精神,握紧手中的军队并且不脱离军队,我相信你一定能熬过这一关。”
毛主席表示,你一旦“倒台”,连带着剩余三大军区的司令员可就都要受到不公平的遭遇了,你不能被打倒,我这次把你接过来,已经安排了你在我这里长住,你不必担心。
韩先楚
韩先楚上将是出生在湖北黄安,一个将军县城之中,年纪轻轻便接触到了先进主义思想,从土地革命时期便参与到了革命的事业当中。
在抗日战争时期,韩先楚在直罗镇战役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红军东征山西时,韩先楚以一个营的兵力与日军五个团的火力对战,并且成功完成了掩护毛主席与彭老总等主要领导人的转移。
在解放战争当中,韩先楚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战役,韩先楚面对窘迫的境地,没有丝毫犹豫的奔赴了战场,安排了紧密的战术,在战场上奔袭作战近六十次,歼敌六千余人,拔除据点近五十个。
建国之后,韩先楚将军为了打通与台湾之间的航道,参与了海南岛的攻坚战,当时韩先楚力排众议,仅仅带领陆军便坐上了前往海南岛的船只。
通过“强攻偷渡”的战术,硬是拿下了海南岛的领地,在授衔之后,韩先楚便被任命为了福州军区的司令员。
而韩先楚也没有让党和人民失望,扛住了那些对自己的“口诛笔伐”,稳固了福州军区的稳定。
杨得志
杨得志上将出生在湖南醴陵,即算是半个毛主席的老乡也是毛主席的爱将,是最早一批到跟随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的红军元老。
在长征期间,指挥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强渡乌江天险的战役,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得志将军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并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并且在各地开辟抗日根据地,稳固当地的形势,1939年和1940年,还创建并且扩大的了冀鲁豫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为我党创造优势。
在解放战争当中,杨得志将军更是在各个战场连轴转,参加了邯郸战役、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等大型战役,并且贯通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
在建国之后,杨得志上将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参与了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战等战役,并且还指挥了上甘岭战役,甚至还与许世友上将一同指挥了对越反击战的战斗。
在1955年,杨得志被任命为了济南军区的司令员,随后又根据形势,被调任去了武汉军区担任司令员。
负责稳固武汉军区的环境,杨得志不愧是主席的爱将,无论多么不稳定,杨得志始终稳坐武汉军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始终屹立不倒。
陈锡联
陈锡联与韩先楚一般出生在湖北黄安这个将军县城,历经了“五次反围剿”,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陈锡联担任了太行军区的分区司令员。
陈锡联用炮出神入化,指哪打哪,配合上其高超的战术指导,几乎是无往不利,在破袭白晋铁路的战斗中,陈锡联利用眼花缭乱的战术,成功歼灭了日军。
百团大战当中,陈锡联依旧为我军牵制了大量的日军,给敌军造成了不小的损伤,随后又参与了邯郸战役、鲁南战役等大型战役,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在建国之后,陈锡联担任了炮兵学院的院长,为我国的炮兵的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在1959年,担任了沈阳军区的司令员。
而陈锡联的工作一向让主席十分的放心,其沉稳踏实的性格,也为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总结
上述的四位将军,都是位高权重且深受毛主席信任的爱将,正如毛主席所说:把军队交给他们四个,我是最放心的。
无论形势如何,只要这四位大军区的司令不倒,那军队中就很少可能会出现大问题,毛主席并不像老蒋那般任人唯亲。
而是用人不疑,对症下药,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胸襟以及看人的眼光十分的刁钻,凡是担任重要职务之人,无一庸人,个性鲜明却又不失能力。
这四位开国元勋将军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坚定的站在了百姓与国家的身前,事必躬亲,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