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我们会不会像日本那样躺平30年?听完这4个理由,我沉默了

发布日期:2025-07-19 01:04:24|点击次数:141

最近有个财经大V说,中国绝对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全民“躺平”30年的局面。他还列出了四大理由,听起来头头是道。但细想一下,这四个理由里,有真有假,有希望,也有警醒。今天咱们就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明白。

一、人均GDP不支持躺平?

大V说,日本1991年人均GDP已经超过3万美元,比当时的美国还高,而我们现在才刚刚过1万美元,这点“家底”撑不起躺平。看起来有点道理,毕竟“没有资本,哪来任性?”

可问题是,躺不躺平,真跟GDP有这么大关系吗?不是。决定一个社会有没有“奋斗劲儿”的,不是数据,而是希望。

试想,一个人在农业社会里,一年只挣几百块,但他相信种地能翻身,那他就不会躺;但反过来,就算月薪两万,只要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人一样能摆烂。所以关键不在人均GDP,而在“有没有看得见的上升通道”。

二、上升通道堵不堵,是关键

日本当年“年功序列制”横行,干得久才升职,资历压死人,年轻人奋斗无望,只能认命。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现在国内某些行业也有这味道。

不过大V说,我们不一样——我们的问题是市场周期,不是体制压制。通俗点说,就是不是你不行,而是市场不行,一旦市场复苏,上升通道还在。

这点我部分同意。确实,很多市场化行业,比如直播、MCN、自媒体、电商,五个人创业一个成,就能翻身。只要成的概率不为零,就有人拼。

可问题是:这段“复苏”的低谷,会持续多久?如果三五年大家还能熬,那要是十年、二十年呢?说到底,这还是个信心问题。

三、终身雇佣制的陷阱,别重复

日本公司终身雇佣,听着稳,其实害人。员工一旦没了危机感,就会“得过且过”,最后企业失去竞争力,国家失去增长动力。

中国有没有类似现象?有。比如某些“铁饭碗”单位,岗位压根没竞争。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带坏新人的心气。

但咱也别太悲观。整体看,中国大多数企业依然是“优胜劣汰”的,尤其私企、外企,市场化非常强,你不努力,随时被替代。

可问题也来了——如果你累了、卷不动了,是不是就真只能“逃”?不少年轻人干脆去了小城买房,二三十万安个家,彻底摆脱内卷。

你说他是不是“躺平”?是。但说不定,他反而是看透了“局”。

四、我们是不是抓住了所有风口?

大V最后一个理由,是中国抓住了几乎所有的新风口,而日本近30年靠的还是老一套。这话没错。日本错过了移动互联网、AI、清洁能源、生物科技,眼睁睁看着别人腾飞,自己原地踏步。

中国呢?短视频、AI、光伏、新能源车,哪个不是我们干出来的?但我们也得问一句——这些风口,能带动多少就业?能养活多少人?能支撑一个国家不“躺平”吗?

风口是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飞。有人踩中了风口,一夜暴富;但也有人,把房子卖了、贷款凑齐,结果一夜归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成功的“样板房”,但没看到背后堆着的“施工事故”。

所以,咱们到底会不会躺平?

我的结论是:不会全躺,但也别太乐观。

现在的年轻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越来越现实。他们看得很清楚:努力的回报周期变长了,风险变大了,甚至“努力错了方向,还不如不努力”。

如果新周期能早点启动,那自然有无数人会重新上路;但如果这个周期要像日本那样“按暂停”30年,那大家就只能选择“保守过日子”。

说到底,创业是左侧博弈,得选在“周期刚起来”那一刻才冲。否则,轻则白忙活,重则成了负资产,谁赔得起这个代价?

最后一句话总结:

不上头,不躺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盯紧机会来临那一刻。先活着,才有未来。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讲得还算清楚,也欢迎你点个“赞”或者转发给身边人。#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