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25%就是认怂,好家伙,直接把自家饭碗往美国递。”刷短视频看到这条新闻,我一口可乐差点喷手机上。关税大棒天天砸别人,这回轮到邻居甩锅,心态挺好。
先说美国那头。美加六月至今谈了四轮,每次都像蹭网连WIFI,信号满格就是进不去。特朗普上周撂狠话:“8月初谈不拢就35%,不催债。” 加拿大一听小脸煞白,铝、铜再加50%的税已经让工厂通宵裁员,再叠35%直接原地去世。要钱要命?他们选了个谁都没想到的光谱——朝中国加税。
这事儿连社交媒体上都能听见背景音:加方公告一出,钢铁股突然涨停,行吧,先把“爱国”情绪拉满再说。但为啥踩我们?我的猜测是,他们想跟白宫交作业,“老师你看,我也打中了中国,别打我”。可惜作业抄歪,直接给自己挖坑。
再聊细节。加拿大钢铁去年一共出口中国是166万吨,占他们总产量一成多一点。算笔小账:25%税一加,中国买家扭头就走,这下自家港口堆得跟积木似的。反过来,加拿大汽车、家电厂又得高价买美国钢材,里外里赔两遍。这就像拿着方向盘撞树,树没事,车头崩了,还告状说风太大。
同一天,澳大利亚总理蹭飞机来中国蹭饭。官方通告写得客气:“中澳油菜籽合作进一步深入。”说白了,就是中国要把400万吨大合同倒腾给澳洲。五年里中国油菜籽年均进口410万吨,去年加拿大概占六成。一旦澳洲豆子回正轨,加拿大每年少卖约80亿加元,这会让他们农场主直接开拖拉机抗议。手机推送里已经有加拿大网友怒评:“我们不差这点钢,差的是脑子。”
有人可能想,这次铁定昙花一现,说不定下个月就恢复正常。可中澳的协议是“试验性”,听名字就能明白:只要澳洲豆子靠谱,试验→规模→常驻菜单。波兰欧盟补贴争端那会儿,就是小试最后扩到整座农产品盘子。跨度不到两年,波兰农场哭成震动预警器,加拿大别幻想自己例外。
聊完贸易,再看情绪。外媒敢怼美国吗?报道里最多说一句“持续对话”,剩下全在拐着弯暗示中国“产能过剩”。我真想笑,谁给你底气说这种话?还不是美国航母在加勒比拼肌肉,给盟友打鸡血。你现在认怂,拧不住主子的手,拿邻居撒野,能长久?波兰欧盟补贴争端那会儿,波兰几任政府抱紧欧盟大腿,现在呢?补贴说砍就砍,回头想再卖香肠,人家说涨价两次权当教训。加拿大这回走的,是同一个胡同。
朋友圈还有人说,中国反击太快,不给情面。伙计,感情是相互给,不是单向付。美加谈崩,转头先戳我一下,我得拍肩膀说欢迎下次再来?放在生活里,就是邻居欠物业三年没交钱,你在门口踩我一脚,我还送水果?不可能。
顺带一记五星八卦:澳洲油菜籽入关设定的是新规,号称含油量最低46%,杂质不超1%。懂农业的都懂,澳洲在塔斯马尼亚改良了六年种子,这个线就是为加拿大量身定制的登门槛。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数据网上都有,澳洲去年送样48次全过,加拿大历史样本能过的不到一半。明牌摆在桌上,你只能咬牙承认技不如人。
回来说中国反击。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准备了两套材料,一套针对加拿大无缝钢管,一套针对再生铝,只待加拿大商务部进来签字。圈里传,该调查一出,加拿大约翰迪尔农机厂先得停产半年,因为高端无缝钢管跟着就断货。连锁反应滚雪球,钢厂减产、码头拉闸,到今年冬天加拿大通胀会飙到4%以上,到时候特鲁多的社媒得开一键防喷。
有人说,会不会美国反手帮忙?看看他们刚批给波兰的电动车电池补贴,单项目就10亿欧元,转手又把波兰本土充电网络砍半。盟友不过是一块跳板,踩完就不回头。加拿大现在把希望寄托在保住《北美自贸协议》零关税,可惜特朗普早说要重启重写,写一次撕一次。可以说,加拿大今天撒的那25%胡椒面,最大的输家还是自己。
算盘打到这儿,我都有点替那边普通人发愁。加拿大小镇的红绿信号灯都靠钢铁税来维持,工厂一关,镇公所连修灯泡的钱都拿不出。真要让油菜籽再降两成出口,直接连锁失业。谁能想,一次“讨好美国”居然写进自己生活的大结局。
屏幕前的各位估计也在琢磨:“那我们还买不买加拿大牛排?” 短期超市货价不会动,因为经销商囤货还有俩月,但是十二月之后,澳洲同款可能便宜两成。如果你本来就爱吃蒜香澳洲雪花,这会儿可以备个好刀了。
不知不觉写了好长,有人觉得我像键盘经济学家。其实说穿了,规矩就是生意场上谁先闭眼,谁先吃亏。加拿大闭眼把梯子递给美国,结果梯子居然转身把桥烧了。
调侃收尾,加税这招就像考试时问同桌借橡皮,还把人家铅笔尖掰了。下一站,油菜籽是全球最大买家的主场,谁会拿不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