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喝酒后和王新亭起了冲突,陈赓听闻后非常生气,说道:“刚上任没多久,许和尚就给我添麻烦。”
许世友是解放军中的传奇将军,他的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勇敢果断,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个人都有缺点,许世友性格直率,有时脾气很暴躁,甚至会冲动行事。因此,他并不总是容易相处的,与一些同事如王建安、王必成等人发生过激烈的争执,甚至毛泽东也曾因此而受过他的气。长征结束后,因为“擅自离开队伍”被逮捕,毛泽东去看他时,许世友情绪激动,甚至威胁要打毛泽东。
毛泽东后来提到,在他之前,党内确实有人反对过他,但像许世友这样敢于公开顶撞甚至想动手的,还是头一回。因此,无论是与许世友共事,还是做他的上司或下属,都需要有极高的情商。正所谓,要对付倔强的人,就得顺着他的脾气来。而在处理与许世友的关系上,幽默的陈赓大将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嬉笑怒骂中,陈赓总能让许世友这个“黑李逵”乖乖听话。
陈赓和许世友第一次见面时并不愉快。1931年,因为顾顺章叛变,党中央不得不从上海撤离。于是陈赓结束了他在特科的工作,去了红四方面军的鄂豫皖苏区。在鄂豫皖,陈赓受到了重视,被任命为红4军第12师师长。
红12师有三个团。红三十四团团长是许世友;三十五团团长是高绍先,1932年在红安作战中牺牲;三十六团团长是徐海东。1955年授衔时,陈赓表示自己一点也不羡慕元帅,毕竟自己的两个团长,一个是大将,一个是上将,这不比元帅还威风吗?
陈赓当的是“空降干部”,对部队的情况不太了解,所以经常下部队去视察。那时的许世友还不是34团团长,而是34团1营的营长。在战斗中,许世友经常冲在前面,担任敢死队长,那一把偃月刀耍得虎虎生风,敌人无不望风而逃。因此,在军队中,许世友的名气特别大。陈赓很想亲自考察一下这个许世友。
有一天,陈赓来到34团1营,想看看部队的训练情况。当时,许世友正在带领1营的战士们练习刀法。红军那时候武器和弹药都很少,很多战士手里连枪都没有,更不用说刺刀了。所以,大家经常用大刀和梭镖这样的冷兵器来战斗。因此,刀法的训练非常重要。
在许世友的指挥下,士兵们训练得非常热烈。许世友常常亲自上阵演示,每个动作都做得井井有条,每一刀都显得极其有力。
陈赓的家族里出了不少湘军将领,家里传承下来一些武艺,他对此颇有研究。看到许世友那出神入化的刀法,陈赓兴奋得直拍手叫好。
许世友正在玩得兴起,突然听到有人在一旁大声喊叫,顿时心里有点不高兴。他瞪大眼睛,指着陈赓骂道:
“那个戴眼镜的,不懂瞎咋呼什么?再打扰我们训练,小心我不客气。”
尽管许世友的话说得有点突然,陈赓却并没有生气,他故意绷着脸说道:“师长来了,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呢?”
许世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位就是新来的师长陈赓啊!陈赓可是大名鼎鼎的黄埔三杰,北伐时期的名将,许世友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他赶紧站得笔直,给陈赓敬了个礼,说:“报告师长,1营正在练刀法,请师长指示。”
陈赓见许世友这般朴实,便笑道:“许世友同志,你的刀法真是了得,不知道是什么派头的刀法呢?”
许世友回答说:“师傅,这是六合刀法。”
陈赓说:“六合刀,我听说过,似乎是少林的刀法。”
后来,许世友详细讲述了他在少林寺学武的点点滴滴。
陈赓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他双手合十,说道:“我军有许营长这样的猛将,真是得佛祖保佑啊!”然后还说了声“阿弥陀佛”。
陈赓的幽默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许世友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格外愉快,原来大名鼎鼎的陈赓竟是如此直率的人。
在陈赓的照顾下,许世友被提拔为34团团长。1931年11月10日,陈赓带领12师向驻守黄安的国民党第69师发起进攻。当时,敌方的69师在我军的围攻下,已经快要撑不住了。到了14日凌晨,69师的两个团决定突围,而许世友的34团早已经做好准备,严阵以待。
因为34团的装备真的不是很好,敌人的大炮和轻重机枪对着我军阵地疯狂射击。然后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向34团阵地猛冲过来,很快就突破了好几个阵地。
陈赓正忙着指挥全师攻城,看到眼前的局势,心里特别着急。就在这个时候,许世友突然从背后拔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大刀,接着他把那些身手矫健的战士和党员召集起来,组建了一支不怕牺牲的敢死队。许世友大声喊道:“不怕死的,跟我冲!”
许世友带着的都是他亲手培养的精锐大刀兵。这群勇士个个武艺高强,单打独斗的话,敌军三个都打不过他们一个。许世友高举大刀,率先冲出战壕,后面的敢死队员们跟着一拥而上,直冲进敌军阵营,一刀下去,敌人纷纷倒下。
许世友的大刀挥舞得如风一般迅速,硬生生在敌群中劈开了一条路,他身后的战士们也跟着左右开弓,敌人血肉模糊,吓得魂不守舍,只能慌忙逃回城里。
陈赓通过望远镜清楚地看到战斗情况,激动地喊道:“打得好,许世友!”接着他命令部队加快进攻速度。敌人抵挡不住我军的猛烈攻击,从西南门仓皇逃窜,却不料正好撞上了怒火中烧的许世友。真是冤家路窄,敌人尝过许世友的大刀之苦,更加不敢与他对抗,只好又逃回城内。最终,34团和其他部队一起,彻底消灭了敌人,俘虏了敌师长赵冠英。
战后,陈赓和许世友开起了玩笑,说:“许和尚,你的大刀杀敌这么厉害,干脆就叫‘大刀团长’吧。”这句话一出,许世友的“大刀团长”名号便广为人知。多年以后,许世友回忆起这个绰号时,仍然豪情满怀,说这是陈赓将军给的。打了这么多年仗,他还是觉得在敌人中间挥舞大刀最痛快。
到了1932年,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离开了鄂豫皖地区,向西行进。在战斗中,陈赓受了伤,只能每天坐在担架上。为了不拖累队伍,组织批准他去上海治疗腿伤,因此他与许世友等人分开了。
在红四方面军里,许世友的职位越来越高。到了1935年,他已经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第4军的军长。到了1939年,许世友又遇到了他的老上级陈赓。
陈赓当时是八路军第386旅的旅长,也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将军曾严厉批评的那个旅长。在日军看来,386旅是八路军中最优秀的部队之一,甚至有人喊出“专打386旅”的口号,这与陈赓出色的指挥能力密不可分。
1939年1月23日,陈赓带着旅部队伍转移到了香城固村。没过多久,副旅长许世友带着新一团和先遣支队三大队赶来与旅部会合。
为了迎接许世友的到来,陈赓特意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餐桌上摆着两瓶白兰地和一些铁皮罐头,这些罐头是之前在响堂铺之战中从日军那里缴获的。此外,还有一些炒白菜。在座的还有陈赓、王新亭、韦杰、韩东升等人。
许世友来了之后,大家一块儿喝了好几杯酒。不过,平时爱喝酒的许世友,这次好像心情不太好,显得有点儿不开心。陈赓心想,自从红军变成八路军后,部队规模缩小了,官职也降了三级,军长变成了旅长或副旅长,师长变成了团长或副团长,团长变成了营长或副营长,甚至有些干部变成了普通战士。有些干部心里不太服气,闹了些小情绪。许世友从前是军长兼骑兵司令,现在降为副旅长,会不会心里也有点不高兴呢?
尽管陈赓曾经担任过师长,但在红军里的晋升速度比不上许世友。要知道,许世友现在已经当上了军长。现在陈赓是旅长,而许世友成了他的副手,这让陈赓心里有些过不去。于是,他举起酒杯,看了看四周,然后对着许世友说:
欢迎许军长加入我们团队,希望大家能够按照他的指导开展工作,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许世友一听,立刻不高兴了,站起来说:“不对,不对,我们要听陈旅长的指挥,服从他的命令。”随后他拍了拍胸脯:“我以前是军长、方面军骑兵司令,没错,但现在是八路军,是在打鬼子。我是386旅的副旅长,是协助陈旅长指挥的。当然要服从他的指挥了!”
许世友真是个痛快人,干脆利落,大家都点头赞许。
许世友接着说:“陈旅长别担心,我说话算数,陈旅长去哪里指挥,我就去哪里打。”
陈赓笑了笑,摇摇头说:“许军长的话不太合适,不太合适啊!”
许世友脾气火爆,最讨厌别人反驳他。他生气地说:“如果我说的不对,那意思就是旅部不欢迎我这个副旅长,那我就应该离开。”
随后他一甩手,头也不回地往外走。王新亭、韦杰、丁思林见状,急忙拦住了许世友:“许副旅长说得很对,很对!”
许世友转头看向陈旅长,希望他能表态。陈赓笑着说道:“许世友,真不愧是你!好,许副旅长,过来坐下一起喝酒吧!”
许世友笑着说道:“这就对了,好,遵命,大家入座喝酒!”大家也笑了起来,整个房间充满了热情洋溢的气氛。
在陈赓的领导下,许世友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香城固设下埋伏,成功消灭了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共250多人,这在平原地区打伏击战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不久之后,陈赓和许世友合作无间,连续打了几场胜仗,逼得日军不得不发出“专门对付386旅”的哀叹。
许世友的脾气既是他成功的原因,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一场意外事件最终导致了陈赓和许世友再次分手。
香城固战斗胜利后,陈赓组织了一场庆功会。喝过几杯酒,陈赓表扬许世友:
大家伙,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这是我们386旅和129师在冀南平原上的第一次埋伏战斗,也是许世友副旅长亲自指挥的第一场大胜。所以今天这个庆祝会,也是为了欢迎许副旅长胜利归来。
王新亭政委接着说:“没错,这次香城固伏击战,许副师长功不可没啊!”
听了王新亭的话,许世友虽然脸色依旧通红,但表情却显得平静,不过言语间却透出一股强硬的气势:
“来表彰有功之人,我算是臣子吗?你王政委是皇帝吗?我看旅长和政委们说得口干舌燥的,还不如多喝点酒解解渴呢!”
许世友的话一出口,王新亭的脸色就变了。看来许世友喝了点酒,说话有点乱了。不过现在是在庆祝的宴会上,大家都在场,王新亭也不好直接批评。于是他转向陈赓说:“旅长,我们还是赶紧上酒上菜吧!”
王新亭和许世友开始大声地喝酒,话越说越激烈。陈赓心想,酒桌上大家都会说话冒犯,许世友和王新亭应该不会引起什么大的问题。再加上这几天一直忙于指挥作战,没睡好觉,自己的伤腿也开始隐隐作痛。于是陈赓和大家打了招呼,回自己房间睡觉了。
没过多久,陈赓察觉到政治部主任苏精诚正急促地摇着他。陈赓揉了揉眼问:“啥情况?”
苏精诚急切地说:“不好了,王政委和许副旅长吵起来了!”
许世友刚才说的话,让王新亭非常不高兴。在喝酒时,王新亭和许世友又发生了争执,最后打了起来。虽然王新亭戴着眼镜,眼睛不好,但打起架来毫不含糊,在许世友面前也不示弱。
陈赓得知许世友和王新亭发生了争执,连忙赶过去,却发现两人已经被大家分开了。
陈赓想了想时间,发现许世友到旅部还不到一个月,不由得感叹:“这许和尚,刚到386旅还没满一个月就给我添麻烦,真是让人头疼。”
高级军官之间发生了冲突,这是一件大事。陈赓不想隐瞒,立刻向129师的指挥部报告了此事。
刘伯承师长听说这件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许世友和王新亭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怎么喝了点酒就开始互相争执了呢?许世友打仗厉害,王新亭在政治工作上很有一套,两人不合,这对部队的团结可不太好。
刘伯承提出了一个平衡的方案。按照他的建议,毛泽东立即做出了决定,让许世友去山东独立作战,争取在胶东地区取得胜利。而王新亭则先到八路军总部休息一阵,之后调到太岳军区,在刘邓的领导下发挥作用。
就这样,许世友在陈赓身边待了不到一个月,又与老首长分开了。到了1955年,在授衔仪式上,许世友和王新亭再次见面,两人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也算是过去的不愉快都随风而去了。
之后,许世友在山东深耕了十几年,果然让山东的战局变得非常火热。而陈赓在中原地区也战无不胜,成了陈毅口中与粟裕齐名的新一代大兵团作战高手。因此,许世友和陈赓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1961年,陈赓大将不幸早逝,许世友听到消息后非常难过。在他心里,陈赓一直是他敬爱的领导和大哥。